二建还能挂靠吗?2020

说到挂靠,可能有人不太理解“挂靠”,所谓“企业挂靠管理”,是指施工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允许他人以本企业名义承揽工程的行为。然而,既然国家大力抵制“附属”现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开始整顿附属现象。

曾经,在一些机构挂资格证换取挂靠费的现象很普遍。这种行为破坏诚信,扰乱市场秩序,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社会所诟病。那么,“挂证”现象为何难以杜绝?下一步将如何整治“挂证”乱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治理“挂证”作为推进“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督促相关部门加大治理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曾经,在一些机构挂资格证换取挂靠费的现象很普遍。这种行为破坏诚信,扰乱市场秩序,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社会所诟病。那么,“挂证”现象为何难以杜绝?下一步将如何整治“挂证”乱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治理“挂证”作为推进“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督促相关部门加大治理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挂证”需求在缓解,但尚未根治。

近年来,相关部门逐步加大了对“挂证”的清理和打击力度。个人提交虚假申请材料骗取注册证书或涉嫌挂靠证书,经调查属实的,不予注册。比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证书一经查实,注销登记,3年内不得重新登记。环保部要求,有挂证行为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一经发现撤销资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2014以来,住建部通过“挂证”专项治理活动查处335人,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服务平台记录并在相关媒体曝光。

“经过努力,‘挂证’本身的需求也在缓解。2065 438+06 * * * 200多万人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在保证考试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增加了人才供给总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另一方面,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局降低设立专利机构和取得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条件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注册建造师指标考核与建筑业企业资质许可脱钩。”

但“挂证”问题并未根治。建筑、食品药品、消防、环保、专利代理等领域“挂证”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建筑领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食品药品领域执业药师缺口大,导致“挂证”现象。注册消防工程师成为“挂证”新热点。在环保领域,环评工程师更多的是“挂证”。

据该负责人分析,证件挂靠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利益驱动。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者可以通过“挂证”获利,企业可以通过“挂证”满足资格审查的需要,节省人力成本。而一些中介服务机构因为有利可图,主动牵线搭桥。二是一些部门对企业的人员入职和年检设置过高的资格权重条件,一些不具备人员条件的企业寻找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获取资格。三是取得职业资格的人数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四是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证照挂钩违法成本低。五是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难以发现和查处证件挂靠违法行为。

明确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针对‘挂证’的根本原因,下一步将采取针对性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多部门联合行动,大力整治“挂证”乱象。

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通过明确监管责任,行业主管部门有了“挂证”监管的主体责任,既管证登记,又管企业行为。“要加强联合抽查,集中查处一批,曝光一批。‘挂证’严重的,要启动问责,对当事人、企业、非法中介和主管部门进行问责。”该负责人表示。

以前由于部门之间信息不畅,很难处罚“挂证”。为此,相关部门将加强信息共享,职业资格信息、人员注册信息、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等,打通信息孤岛。提高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意识,建立“挂证”黑名单,并及时纳入国家信用体系,实现一次违规、处处受限。

为加大惩处力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推进职业资格管理立法,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职业资格管理法制建设,认真清理资格管理规章制度。

减少“挂证”需求也是源头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此,多部门将进一步清理取消涉及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事项,减少企业资质与人员资质的联动,尽可能放宽准入,积极培育市场;不断完善职业资格申请条件、专业设置和考试内容,不断提高职业资格设置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素质,增加人才有效供给。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严厉整治“挂证”网站,及时清理取缔“挂证”论坛、QQ群,严厉打击网上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整治“挂证”乱象的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