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自贸区条例亮点解读

2018广东自贸区条例亮点解读

广东自贸区一周年能打多少分?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新闻发布会昨日举行。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指数、投资便利化指数、跨境金融指数(以下简称三大指数)发布,以客观量化指标反映自贸区创新改革情况,综合评价广东自贸区贸易、投资、金融环境发展状况。

据了解,该指数由省自贸办协同广东海关分署、清华大学、深圳前海创新研究院编制。省自贸办副主任陈光军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三大指数的编制历时数月,吸纳了上海海关学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港大等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广泛征求了省、中央驻粤有关单位的意见。

评价结果显示,与自贸区成立前相比,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和跨境金融三项指数分别提高了27.53%、42.08%和62.17%。专家认为,这一数据表明广东自贸区在制度创新、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据了解,该指数是国内首个区域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综合评价指数。

跨境金融发展指数涨幅最大。

据了解,在评价过程中,三大指数分别采集了广东自贸试验区2014年和2015年的数据,通过参照系评价、指数评价等无量纲化处理方法,计算出所有三级指标的得分,然后对所有三级指标进行加权,得到评价结果:贸易便利化指数采用百分制计算,得分为66.1,2065438。以投资便利化指数为基年,该指数设定为100,2015年的指数得分为142.08。跨境金融指数关注今年前海跨境金融发展,2847点,2015涨至4617点,三大指数分别上涨27.53%、42.08%、62.17%。

这些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昨天发布的指数报告显示,每一项数据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比如,在考核通关效率时,采用进口通关时间,即启运时间-到达时间;“单一窗口”业务的开展是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的;口岸效能企业满意度由企业通过抽样调查上报;“负面清单”项目数量由部门统计。

参与指数编制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白重恩透露,在评估过程中,三大指数一方面考察自贸区政策的创新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考虑政策实施的效果;此外,还进行了实地研究,设计了200多份问卷。

白重恩表示,考察中除了与2015的数据进行对比,还与国际先进地区进行了对比,将广东自贸区与这些地区进行了对比和对标,最终形成了基础数据。

专家:评估结果显示,制度创新取得较大进展。

白重恩分析,从评估结果可以看出,广东自贸区一年来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制度创新方面,包括初步形成与国际高标准接轨的投资、贸易和规则体系;金融领域的开放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服务国家战略初见成效。

“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三区非常积极地探索各方面的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导向加快制度创新,包括运用互联网思维建设高效的电子商务服务型政府,投资便利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白重恩说。

评价者还对FTZ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进一步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二是加强各级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共同推进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和任务落实;三是明确“企业出区”政策的适用范围,充分发挥自贸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四是创新政策机制,有效引进高端人才。

省自贸办副主任陈光军表示,“三大指数”评价结果反映出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一年来,在贸易、投资、跨境金融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也反映出与国际高标准相比,部分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逐一细数亮点

金融创新:

跨境人民币贷款帮助企业节省30%的融资成本。

FTZ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金融领域简政放权、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助推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建设。数据显示,截至2065438+2006年3月末,南沙、横琴已有49家企业办理了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备案金额130.6亿元。分企业看,2065438+2005年7月,首批跨境人民币贷款企业融资成本节省10%-30%。

粤港澳合作:

去年,有2200家港澳企业落户FTZ。

陈光军昨天透露,三个领域都在加快合作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总体规划、前海香港优质产业基地建设、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建设等都在快速推进。2015年,2200家港澳企业在FTZ三个区注册落户。

南沙:

将建立一个全球跨境商品质量追溯平台。

作为探索经验的先行者,南沙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29项成果,正准备在广州复制。南沙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子根表示,未来将建立覆盖全球商品的跨境商品质量追溯平台。

前海蛇口:

香港服务业集群初见成效。

据前海蛇口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林鸿介绍,临港服务业集聚已初见成效。过去一年,前海蛇口片区以加强“千项工程”实施为重点推进深港合作创新,明确将1/3的用地面积提供给港资企业。前海香港商会正式成立,香港货运中心一期也竣工开业。

横琴:

今年的固定投资将达到350亿。

横琴区管委会主任牛敬表示,日前,横琴已启动社会投资项目管理创新试点。牛敬说,横琴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350亿元。

口译

“负面清单”项目数量等五项指标满分。

三大指数中,贸易便利化指数采用百分制计算,得分为66.1,2015年跃升至84.3,涨幅为27.53%。专家认为,这一分数的获得与口岸效率的提升、通关环境的优化、贸易功能的转变密切相关。

如在贸易成本评价中,进出口环节作业费下降25.4%,口岸效率企业满意度达到87.9%。在通关环境评价中,“权力清单”项目数量、航运仲裁案件数量、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负面清单”项目数量、授权经营人(AEO)企业数量等5项指标均打满分。专家认为,这反映出广东自贸试验区在简政放权、减少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加强法治建设、提高高信用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

此外,跨境快速通关业务量和自贸区制度推广数量均达到满分,也体现了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辐射的良好效率。

对于通关效率的提升,广州海关相关负责人透露,广东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引入了“企业协管员”、“海关AEO互认”、“企业注册登记改革”、“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引入中介机构核查”等海关创新制度,形成新的治理模式。

口译

商事登记制度不输新加坡。

以投资便利化指数为基年,该指数设定为100,2015年指数得分为142.08,增长42.08%。

这种增长并非凭空而来。在投资便利化指数的分项中,高效的政府服务、获取便利因素、区域发展效应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投资结构优化得分为275.73,比上一次提高了175.73。新办企业数量、新办企业中新型企业占比、孵化器总面积均达到两倍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7%,注册企业翻了一番。

白重恩举例说,“商事主体电子证照”等制度创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评分时,评估小组不仅对发布的政策进行评估,还考虑了政策的执行情况。此外,根据这些指标,对广东自贸区和上海自贸区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地区进行了比较。

“比如在企业注册方面,我们和新加坡在需要多少程序、多少时间、多少费用等方面做了非常细致的对比。对比的结果表明,广东自贸区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面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进展,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得分很高。”

口译

跨境金融整体辐射能力不断加强。

前海跨境金融指数2847点,2015年涨至4617点,涨幅62.17%,为三大指数中最高。

前海跨境金融指数之所以飙升60%以上,与其区域经济增长和金融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数据显示,2015年,入驻企业数量增长164%,税收增长53%。其中,前海金融业规模增长2.5%,持牌金融机构数量增长65,438+02.9%,新增金融机构数量增长65,438+00.5%。专家认为,这反映出前海具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金融创新活动的持续推进。

同时,前海对外直接投资和境外投资活跃度分别增长122%和324%。专家指出,这表明前海作为自贸区和金融业对外试验的示范窗口,整体辐射能力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