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同行是敌人”?
作为“同行”,竞争关系必然存在。在市场份额有限的前提下,同行越多,各方得到的市场蛋糕越小,自然同行会“望洋兴叹”,“同行是敌人”的谚语也就由此衍生。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竞争。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非常发达,往往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被很多人知道。同事为敌,既说明了行业竞争的现象,也说明了人类自私的本性。
同伴竞争中的心理效应
1,激发动力,超常发挥
个人需求是多样的。在竞争条件下,人对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强烈,会对竞赛活动产生更强烈的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强,对成功的信念更强。个人会调动一切力量,全力以赴,充分发挥自身固有的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应激状态,全身动员
比赛中,由于人处于紧张状态,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刺激肾上腺分泌激素,血糖升高,使全身肌肉产生紧张感,全身所有器官组织都被调动起来,以应对突发的紧急情况。这种紧张感有利于参加体育比赛等赛事。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通过与他人的竞争,个体对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可以客观地评价自己,取长补短,力求完美。即使遇到失败和挫折,也能找到理由争取“东山再起”。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
4、急功近利,鼠目寸光
因为个人一心想打败对方,经常拿自己和对手比较,所以往往高估了自己;对竞争对手的优点和友好的表达视而不见,不想做出公正的评价,甚至采取嫉妒、贬低、仇恨的态度,不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样会因为小事失去很多,也是一种短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