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盲点!尹志耀讲国产半导体设备,不要只关注芯片设计。
中威已经建造了一台5纳米蚀刻机,并开始与台积电交流。很多网友说蚀刻机成功了,那么光刻机快吗?但有网友发现,大部分企业都很懒?
此前,中威半导体CEO尹志耀博士在第23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2020年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论坛上,谈到了国内半导体形势,呼吁国内企业重视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发展。然而事实并不乐观,很多企业“偷懒”。为什么?
美国三次制裁华为。最终华为海思芯片受限,甚至被迫成为“绝唱”。这里就说说半导体领域的甘昆。集成电路离不开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而这一块恰恰是我们所缺乏的。美国规定禁止任何使用他们的设备和软件生产产品的华为,并且据报道还干预了荷兰mask aligner,使深紫色mask aligner无法交付给SMIC,这也使SMIC无法生产更高端的芯片。
于是我们看到国内出现了自己造光刻机的呼吁,K院也已经率先表态,把光刻机等卡在西方的项目列为任务清单,但是光刻机就是这么好做。
目前我们在半导体加工设备上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微纳结构的加工已经接近物理极限,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能做到的。
而且IC芯片加工的工艺非常复杂,有上千个步骤,上百种设备,各种零件需要各国的支持。比如我们所知道的一台光刻机,它是数学、化学、光学、流体力学、高分子物理化学等知识的集合。日本特殊材料和德国蔡司镜头哪个不是一个国家最顶尖的科技水平?
除了制造难度,更重要的是人才缺乏,门槛高,投资巨大,回收期长。正如雷军所说,做芯片大多是九死一生。
尹志耀说,中国虽然出现了半导体热潮,但大多是表面的繁荣,比如资金投入不对等、人才短缺等等,甚至有些企业“偷懒”。
例如,2020年以来,各省市上半年半导体项目签约数超过6543.8+060亿。这个数字是去年的两倍。按理说大家都在积极发展半导体产业,但仔细看,这些投资90%还是花在设计上,只有3%花在设备和材料上,比国外发达国家差了几十倍。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是设备和材料难啃。所以前荷兰放下狠话,就算给全套图纸,也未必能造出光刻机。我们也从前面的分析中看到,一个光刻机所需要的技术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没有技术上的封锁或指导,一般企业真的很难专门去研究和攻克难关。
再者设计比较简单,回报也比较快。就一个商人的本质而言,也是如此。毕竟要和股东打成一片不是吗?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在设计上投入再多的钱,我们也没有解决它的本质问题,那么以后会不会受到别人的威胁呢?不解决问题为什么不卡在别人脖子上?
正如尹志耀在采访中所说,我们在集成电路上确实遇到了困难,但也不是没有机会。
我们看到国家层面在人才培养上给予了支持,国内科研机构也合作克服了这些困难。一定要停止浮躁心理,加强合作,一定能突破难关!
如何看待尹志耀呼吁重视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发展,不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