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程伦理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工程协会的历史研究有助于加强对工程协会的认识,了解工程职业规范的变迁过程,促进伦理规范的成熟和完善。20世纪80年代,在各大工程学会的资助下,许多学者对工程学会的历史进行了专题研究。迈克尔·麦克马洪(Michal McMahon)研究了“新专业主义”,发现了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指出了科学技术制度化历史中的新方向,解释了电子工程内部和技术发展背景下的社会和专业变化。布鲁斯·辛克莱描述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百年历史[14];Alex Roland阐述了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前身)[15]的管理和政治的关键历史;特里·S·雷诺兹描述了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的历史,提出了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与环境和公共政策的关系的话题[16]。由于它们是由专业协会主办的,其历史很少关注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最多只是工程协会历史的一小部分,但有利于促进专业协会的制度化发展。自工程伦理学产生以来,一直有两种研究方法处于主导地位。一种方法是典型真实事件的案例研究方法,如挑战者号事故、三里岛核泄漏、福特斑马汽车问题等。Rosa Lynn B. Pinkus以美国ssme号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决策、设计和制造为案例,通过跨学科分析,涉及不确定性和风险评估,强调工程师如何识别、表达和解决复杂的伦理问题。并指出三个基本原则:能力、责任和西塞罗的第二信条(“确保公共安全”)被用作表达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伦理问题的分析框架。
另一种方法是对与工程实践相关的概念、规范和原则进行理论分析。例如,麦克·w·马丁运用功利主义、权利伦理与义务伦理、美德伦理等伦理学基本理论,对工程中常见的风险与安全、责任与权利、诚实与欺骗等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了它们的伦理内涵和价值取向。[18]戴维斯等人也做了有影响的理论分析。
这两个“描述性的个案研究”和“理论性的分析研究”是韦伯的“理想模型”,这样的模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聚焦他的负面观点。当然,这两种方法并不相互排斥,而是趋于融合,即大量的工程伦理案例也在理论分析中得到描述,许多工程伦理理论分析研究也用案例来证明和说明自己的结论。至于哪个趋势更强,主要看两种研究方法哪个更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找到结合点。其他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例如,罗伯特·麦基通过调查斯坦福大学工程学生和实践工程师在过去五年中提交的工程伦理问题,发现并指出面向工程伦理主题的各种实证方法的价值。正如理论分析可以澄清具体案例研究的论点一样,对工程专业学生和实践者的观点进行准确和探索性的调查也可以拓宽焦点问题的假设。[19]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工程伦理的学者也不在少数。纽约州立大学Joe Amato Tu博士描述了1944以来美国工程专业的历史发展,从本体论的角度研究了工程设计的理论,并在上下文中解释了技术。[20]但这种叙事语境描述只存在于历史的考察中,过于模糊,无法关注现实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应用的国际化,工程伦理的研究出现了新的课题和趋势,工程伦理将对全球经济时代所有与技术发展相关的重大问题进行反思。其中比较突出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计算机伦理的讨论。电脑和隐私会造成价值冲突吗?软件所有权应该受到保护吗?计算机发展所产生的道德责任是个人责任还是共同责任?所有这些都应该在信息社会中讨论。互联网和言论自由、权力关系、知识产权、计算机引发的故障和健康问题都需要关注和研究。第二,环境伦理学备受关注,工程伦理学将环境伦理学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马丁通过对工程、生态和经济关系的考察,分析了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和经济中心主义的伦理框架,指出环境伦理必须与个体反思相联系,并制定负责任的社会政策和计划。P.A. Arne Vesilind提出了工程师应该如何在增加人类财富和破坏环境之间取得平衡。面对潜在的环境问题,工程师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为客户保守秘密?哈里斯等人从工程规范和环境的角度分析了职业工程对环境的责任范围,并提出了两个折中的建议。与此同时,职业道德也开始加入环境责任的内容,如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道德规范,不仅要求提高人类福利,还要求保护环境。但是环境问题仍然任重道远。第三,重视工程应用的国际性问题。跨国公司因技术转让而产生的国际权利,以及武器开发和工业保护,都是军事领域和和平研究中的道德问题。[27]而且国际工程专业标准还涉及超文化规范,跨文化规范在工程活动的应用中也产生了伦理问题,如行贿、受贿、管理、馈赠等。同时,由于工程技术的应用,也产生了世界贫困等问题,但仍被人们所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