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学生到了35岁真的会失业吗?

很多人的回答,没干过计算机,没说到点子上,计算机行业的特点:

1,计算机技术更新快。

硬件Cpu两三个月升级一点,半年大升级。

就拿C程序来说吧,它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语言,从C开头到C++,从VC到VC++,C#。开发工具几乎一年一个版本。

这就需要开发者不断学习新的东西,熟悉新的开发工具。

对于60多岁的人来说,从头学起很难,持之以恒很难。

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刚刚学会这些东西或者说他们刚刚开始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很有必要,但是对于中年人来说,有孩子和老人要照顾,坚持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

2.国内计算机行业的特点

技术含量不高,多是模仿抄袭,创新少,导致大量的码农,他们只是代码。

搬运工当然要加班。力量越大,越年轻越好。另外中国大量的毕业生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基础,有稳定的农民供给,必然会出现过剩。

3.企业主规避风险。

一方面中年技术不划算,另一方面中年工程师加班出差困难重重,不再好用。在第三个国家,由于法律关系,工作时间太长不得不成为终身员工,另一个中年员工到了职业病爆发的高危地区。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

只有计算机行业的其他行业类似,但是计算机行业的问题更突出!

综上所述,本质原因如下:

1,由行业特点决定

国内产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以模仿和复制为主,没有大量的高端人才和长期的技术积累。

2,行业特点。

知识和技术的快速更新使得中老年工程师难以继续学习和提高,房地产金融等高薪行业带走了大量资金和人才。

3、国家法律环境决定

(1),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创新激励不足。

(2)劳动法在实质上难以实施。

(3)、社会价值观,追求短期急功近利。

4、国内人口特征。

大量的农民工,每年800多万本科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现在最便宜的不是农民工,而是大学生。大量拥有初级知识的年轻毕业生为计算机行业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我今年刚好35岁。2020年刚跳槽,一周就把工作做好了(关于跳槽的细节,见本文:/s/ltca7iijhimfenk _ 8e _ pa)。今年年初,公司有意让我做高管,但经过慎重考虑,我最终还是放弃了,继续做技术。

身边的朋友有的在大公司做管理和开发,有的在小公司创业,目前没有人失业。不过我见过一家公司,刚工作几年,2020年在摆摊。

所以“35岁会失业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看自己还有没有价值”?

你的价值假设你只能CRUD,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带来的收益不变,但是成本会不断增加。比如体力不如以前了,家里的事情要处理的越来越多。最后你的价值越来越小。被淘汰的几率越来越大。

想要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进编制或者公务员。我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几乎一辈子都在一家企业工作(学校、银行、国企),但不是非富即贵,而是稳定。甚至我的同龄人,很多人目前都在政府或者国企工作,在可预见的未来基本都会工作到老。

父母也想让我考公务员,但最后还是放弃了。乍一看,生活真的很无聊。如果你不想过这么无聊的生活,就必须提升自己的价值。要么增加你带来的收益(开源),要么降低你的成本(节流)。显然,开源更合适。

事实上,在软件行业“提高收入”是相当容易的。因为软件行业瞬息万变,你只需要不断学习。

你可能会说:

前两个问题是你不想学,如果你真的不想学。要么做公务员,要么进国企,要么考虑换行业,比如变化不大的传统行业,或者滴滴、美团外卖。

第三个问题是你的学习方法有问题。不要总是扣那些具体的细节,要总结核心,内化。

在软件设计的原则中有一个“程序是一个接口,而不是一个实现”。越抽象的东西变化越慢,越具体的东西变化越快。

任何语言流行,你学任何语言,你都学不完。但是所有的图灵完备语言都是等价的,只是它们的功能实现方式不同,有的是面向对象的,有的是面向过程的,有的是函数式的。你已经总结并理解了这些区别。以后需要用到具体语言的时候,熟悉语法就行了。

最好花的时间不要太长。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很羡慕网上年薪百万的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更倾向于平衡。在这次跳槽中,我放弃了一份比我现在工资高50%以上的工作。综合各方面考虑后,我选择了现在的报价。

其实前期工作不要只盯着钱。经验更重要,但如果你能同时拥有金钱和经验,那是最好的。

35岁了,家里的事情会很多。这个时候你需要兼顾家庭和工作。前期的积累可以让你在不增加工作时间的情况下有更多的收入。在不牺牲个人时间的前提下,不断巩固提升自己的价值,提高收入,是更好的选择。

35岁以后,抗风险能力会差很多,花钱的地方会很多。这个时候,稳定比风险重要得多。目前的重点是如何保证稳定的收入,同时兼顾家庭和个人的发展。(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听说很多创业的朋友都在为自己的财富奋斗。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机会,有勇气,可以试试。我个人肯定不会那样做)

总之,如果你现在想在职场上待久一点,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最后,永远要有风险意识,永远要给自己留一个计划!

行业规则,35岁淘汰。

普通员工35岁淘汰,管理人员40岁淘汰。

淘汰不是靠专业,专业是大学的概念,被淘汰的是行业从业者。

潜规则,不要相信努力提升自己就能避免被潜规则,个人也逃不过行业规则。

坐标:北京

行业:互联网某垂直领域前2名的公司。

职位:安卓软件开发

年龄:39岁

现状:在现在的公司工作了N年,续签了好几年。

楼主是不是看了上面我个人的真实经历和自然情况,打消了楼主对这个问题的疑虑?

首先,确实互联网是年轻人的行业。虽然我们公司并不嫌弃我,但总是发展内部邮件宣传,招募更年轻的人,降低平均年龄。老板强调,互联网从业者必须充满朝气,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你35岁以上,也能好好工作,我们不说优秀,工作效果也不错,公司效益也不错,也不说有多优秀。没理由一过35就开除你,还要补偿我N+1个月工资,然后还要招人,还要花时间。不是要找一个工资差不多的人来代替我吗?为什么要这么做?当然,排除一些傻X公司,大谈狼性价值观,经常不尊重员工,35岁以后裁员,没有特殊原因,所以公司老板自己也不正常,我们会劝他保重身体,希望他早日治病。

35岁程序员失业,其实是个复杂的问题。而人类的认知缺陷就是喜欢刻板化和简单化,不考虑问题的条件和情况,只记住一个偏颇简单的结论,比如楼主。

事实上,很多人直到35岁左右才能做到。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做不到。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最大的特点:迭代开发,加班,经常996。这种工作环境本身就会透支员工的职业热情、职业满足感和兴趣。想想一个工程师,24岁大学毕业,没考研就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他天天开发垃圾产品经理的需求。这一改,然后他改UI客户端开发工作。过了十几年,他35岁的时候,正常人都累了。如果他有想法,早就转行了。如果他不转行,他是受不了的。他经常是晚上10以后下班。为什么?我说晚上10点早,楼主不信。每天晚上10点以后去北京望京东地铁,看10和11下班的疲惫的阿里民工。你拍拍大腿想,有多少人能从24岁的青年到35岁的中年,顶着脱发过完这一生?

这个题目的另一个角度,在我从事Android开发之前,我从事嵌入式软硬件开发多年,尤其是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我所了解的北京传统IT、电子企业的程序员、嵌入式工程师等职位,对年龄不太敏感。至少40多岁的一线开发工程师,我认识的无数前同事都在一线奋斗,人到35岁也没有太多问题,但是50岁能干什么?十年前,我的一些同事五十多岁光荣退休,有些四十多岁做单片机软件开发工程师。之前我部门的技术负责人和去年一样,带着几个人跳槽同行业,继续从事技术管理。他带的人都是四十多岁的工程师。

所以楼主不要再想35岁的问题了。很多人可能会遇到房东问题,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员工自身(对转行不感兴趣,身体疲惫,不努力更新知识,得过且过),有的企业经营效益不好,当然要裁员。当然,他们要裁掉性价比低的老员工,也可能遇到脑残的创业者。偏执的事情就是裁掉35岁的员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也有各种各样的行业和企业善待自己的员工,善待自己打拼多年的35岁以上的员工,不仅有国企,也有私企和外企。重要的是楼主要自己做选择,不仅是企业,还有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

不要!计算机专业不仅要学习计算机本身的操作系统,还要学习计算机的操作、结构和常识。看你有多深多专业了。

何震软件、PCB设计软件、单片机编程、CAD软件、PLC软件、CAXA软件等上千种实用APP软件应用。,都在不断创新升级。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通过深入学习并运用到工作中,你可以在各个领域大有作为。

但一定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充电,否则会被发展淘汰。

个人看法,肤浅,请指教。

作为一名程序员,刚入职一年,你感受到中年的危机。经常在上一个网站看到IT行业35危机相关的新闻。虽然有些程可以进入管理岗位,但毕竟管理岗位相对于程序员岗位来说是很少的,能转的人很少。说实话,我有点后悔进入这个行业,现在也在考虑退路。

这是大众的趋势,也是中国社会的现状。没有办法。35岁真的是一个尴尬的年纪。

我们公司也招聘计算机相关人员,但据我所知,从我们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35岁以后在二三线城市找计算机专业人员还是比较容易的。为什么?因为大量的技术人员都在流向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很难找到好的技术人员。

无论哪个行业,35岁都是一个危险期,所以我奉劝大家,包括我自己,一旦过了35岁,就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最好在35岁之前规划好自己后半生的路该怎么走,提前学习一些知识,做一些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35岁之前,如果不喜欢这个岗位,一定要果断换。如果你很喜欢这个职位,就要在这个职位上不断努力,争取晋升机会。如果你35岁了还在一个普通岗位上做员工,他以后面临失业的几率会非常大。因为同样的资历,同样的专员,为什么不找个年轻点的?工资会比你高,也会比你低很多,但是如果你的个人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你就可以晋升到主管、经理的级别,这样你的生活就不一样了,就不会担心失业的问题了。

即使你有失业的危险,你也可以找到主管和经理级别的工作。

所以,35岁左右的人,如果你没有很好的知识储备,不能提升到相应的水平,那么你的生存是非常危险的。

没有失业这回事。所谓失业,无非就是无法从事原来的职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第一,还能从事原来的职业吗?当然可以。任何行业都需要一直努力学习,计算机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比如金融,号称越老越吃香。实际上新的法律法规是随着层出不穷而淘汰的,所以学习能力并不是计算机特有的问题。其次,都说96年电脑淘汰不了,因为太老了,但是任何高收入岗位都不是高强度的。任何人、任何岗位都会因为吃不饱而降低工作强度,当然收入也会下降。就计算机而言,下降的收入高于其他收入,当然可能比挤出it行业要好。然后还不如从事相关的管理、销售、售后等工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完全没有失业。另一方面,有些工种一直是低薪,老了被可能淘汰的计算机人员挤压,真的失业了。到那时,他们既没有工作,也没有存款,他们会更加残疾。

失业与否取决于自己的价值,计算机行业也是如此。

如果你在公司起到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35岁就不存在失业问题。

只是大多数人做不到,无论是技术岗还是管理岗

说白了,公司还是以赚钱盈利为目的,自然会考虑成本。35岁男人的成本足够雇佣多个新人,而你又不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你必然会面临失业。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主动失业”。计算机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更新快,压力大,加班多的行业。大厂毕业的人工作到35岁,退休收入比大多数人高。如果家庭条件比较好,个人生活期望值没有那么高,自己退休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的来说,你说的失业是存在的,35是个坎,但是你可以去别的公司工作,最多收入会减少,即使你身体健康,收入也会比大多数人高。

35岁,这是一个被媒体放大的年龄。为什么要在35岁?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年龄已经工作了十几年,思维已经固化,不再是一张白纸去塑造。那么公务员的年龄上限是35岁,也就是说如果你35岁就失业了,那么公家的大门就同时对你关闭了。硕士、博士参加公考的年龄放宽到40岁,只有毕业那一年才有机会,也就是说高学历的人是可以忍受的。

就目前情况来看,35岁硕士及以下是个门槛,40岁硕士或博士是个门槛。这里说的“门槛”是基础工作。如果你工作了十年,能力还没有突破,那说明毕业后的十年都浪费了。这样的人还是少数,无欲无求,得过且过,最后陷入年龄无优势,能力一般的尴尬状态。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35岁以后甚至40岁以后能力没有突破,40岁以后的人生大概率不尽如人意。

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常见的路径无非是技术路线,管理路线,转型,彻底转行。无论走哪条路线,深入进去都不会有危机感。如果你想在35岁的时候申请一份像今年本科这样的基础工作,那你真的会失业。都说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其实就是平台大小的问题。大平台可以帮你快速成长,一年可以做十年。所以在这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985大学依然难考,普通大学进入大平台的机会渺茫。

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包括工作和学习。边工作边学习很难说能找到新的突破口。计算机专业可以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参加考试,可以在网上拿10年的高薪,可以彻底转行。你仍然可以成为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和高级工程师...简而言之,年轻的生命有无限的可能。只要不浪费时间,就不用担心35年危机。对于大部分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来说,35岁没有失业。35岁的失业者属于那种“日日敲钟”的人,知识和能力年复一年没有突破。这才是35岁失业的真正根源。

不要害怕失业,年轻的时候做好自己,不要浪费青春,任何打击都不构成放弃自己的理由。我一个朋友,上海小姑娘,25岁失恋。不像大多数人,她很沮丧,放弃了自己。失恋后她马上给自己办了一张健身卡。她在那一年报考了教师资格证,参加了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逐渐走出了失恋的阴影。去年,她顺利进入杨浦区一所公立重点中学任教。

记住一句话,投资大脑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无形资产。有了资产,还怕什么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