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信的代表性成就
《太平天国》(合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73版;
《中国近代史简明手册》(合著),中华书局,1976版;
民事诉讼法讲座(书面),法律出版社,1983;
《民事诉讼法基础知识》(合著),法律出版社,198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释义(试行)》(吉林人民出版社编辑,1984);
《民事诉讼法教程》(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
《民事诉讼法试行刍议》(合著),法律出版社,1986;
《民事诉讼法学习指南》(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6版;
《中国民事诉讼法概论》(单行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
《破产法基础知识》(合著),法律出版社,1987;
《民事诉讼法》(合著),法律出版社,1987版;
《公证与调解法律制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版;
《人民调解概论》(编著),法律出版社,1999;
律师理论与实务(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民事诉讼法教程》(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版;
《新民事诉讼法解读(编著)》,北京出版社,1991版;
《中国司法词典》(分册编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版;
新民事诉讼法问答,北师大出版社1991版;
《民事诉讼法新编》(合著),法律出版社,1992版;
《中国民事诉讼法》(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民事诉讼法》(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
《依法治国论》(合著)法律出版社(1997版);
《仲裁法理论与应用》(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破产法及配套条款新解》(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
《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几个基本问题》(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
《民事诉讼原理》(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
《仲裁法案例教程》(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
《执行立法的探索与建构:中国执行法条文与解释(草案)》(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
杨荣信法学文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专家意见稿)》的立法理由和意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文学成就
《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特点》,《政法论坛》第3期1982;
《企业应实行破产制度》,发表在《法源号》上。1986否10;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加强法制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载《经济与法》第5期,1992;
《论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完善》,发表于《政法论坛》第1993期,第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法(专家建议稿)》即将提出,发表在《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
审执分离——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必要之举,载《法学家》2004年第3期;
标本兼治,解决“执行难”——2004年第四期《政法论坛》发表的《民事执行法专家建议稿》起草研究:
《民事诉讼法修改若干问题的探讨》,载《中国司法》2005年第2期。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调解法”,载《法制日报》2005年3月3日;
产权流转需要公证制度,发表于《法制日报》2005年8月9日;
《不是所有的民事诉讼都能三审定案》,发表于《检察日报》2005年8月15版;
《物权法应引入公证制度》,载《中国公证》2005年第9期;
《审执分离:改革和完善司法制度的宏观思考》,载《董法律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
《论公证在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法学家》2006年第2期;
《论董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制建设的重大贡献》,载《董法律思想文集(第五辑)》;
悬赏执法应完善相关制度,发表于《法制日报》,2006年7月12;
效率是执法的灵魂,《法制日报》,2007年6月15;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执行法的制定》,《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6月5438+2月65438+7月。
论执行检察监督。13, 2007;
董法律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董法律思想研究丛书》第七辑:
学习董《人民司法》推进中国司法改革——《董法律思想研究丛书》第八辑: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探索与争鸣,《中国检察官》2009年第1期;
“检察机关应当”而不是“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人民检察院》2009年第1期;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执行法的制定》,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6月5438+2月65438+7月);
司法能动主义与中国民事司法审判的规范和创新,载《政法丛刊》第6期,2010;
《论我国民事证据收集的对象》,《山东警察学院学报》第5期,2011;
论民事诉讼中的诉答程序,诉答程序探讨,载《民事诉讼法修改重要问题研究》,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第201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