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商标战背后的民营企业命运
刘·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国有独资公司)原副董事长李益民多次收受香港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的贿赂。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最终裁决,GPHL与鸿道集团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无效,裁定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1997年,GPHL将王老吉商标出租给香港鸿道集团,鸿道集团授权其子公司加多宝集团在中国销售红罐王老吉。之后双方多次续约,王老吉商标租期延长至2020年。随着李益民受贿案的曝光,程序上的违规损害了相关商标许可的效力,广药与鸿道关于王老吉商标归属的纠纷由此展开。
有广州医药工作者说:?(广药收回王老吉商标使用权)有点像香港回归祖国。?但这真的和香港回归一样值得骄傲和应得吗,还是尘封的历史背后有更大的正义问题值得探讨?
王老吉的故事不动声色地展现了这段耐人寻味的历史。王老吉凉茶创立于近200年前的清朝道光年间。到1949,王家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后人把凉茶店开到了港澳,带了王老吉?桔底吊线葫芦?商标注册。另一个留在大陆。
1956,民营企业开始全面公私合营,王老吉等八家历史悠久的民营中药厂合并,王老吉制药厂更名?王老吉联合制药厂?。1968,王老吉联合制药厂更名为广州第九中药厂,王老吉凉茶也更名为广东凉茶。1982 1,广州市第九中药厂更名为广州羊城制药厂,产品恢复?王老吉?姓名。1992 65438+2月,羊城制药厂改制为羊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羊城制药)。
1997年9月,羊城药业与其他11医药及医药销售企业(均属于广药集团有限公司)合并,组建广州医药(600332,古八)股份有限公司(广药)。之后,广药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羊城药业是其核心控股子公司。2004年3月,羊城药业公司更名,更名为广州王老吉药业有限公司..
王老吉品牌从此复兴,既展现了民族智慧的顽强生命力,也展现了民族资本在历史变迁中的沧桑与悲凉。
公私合营后,每年5%的固定利率支付给私人股东,不仅低于利润,也低于银行存款利息。1966,?文革?开始,?王老吉?孩子从哪里来?变换对象?变成了?独裁对象?,生活都没有保障,更别说固定利息了?同年9月,固定利息停止支付。固定利率付了十年,相当于所有私人股本的50%。
文革?政策执行结束后,但政策仍规定利率固定至9月1966。1983的一个文件规定:?公私合营企业的资产(包括原批准投资的房屋)归国家所有,不应归本人所有。这是党和国家的既定政策,不能改变。?这是把历史上的政策当成不可改变的事实。但该政策的适用范围以及对商标是否有效仍有待商榷。
品牌和商标是西方经济学基于知识产权和稀缺性的概念。从政治经济学理论来看,商标和品牌既不是物质,也不涉及生产过程,更不是生产资料。如果他们不创造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他们就不会参与剥削。因此,即使不谈法律问题,剥削也必须停止。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王老吉这个商标不是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就像他的书房名字一样,是纯私人产品。抢这个牌子的政策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冲突。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法律上的正当性,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王老吉商标的非资产性,其合法所有权都不应被剥夺。因此,GPHL从未合法拥有王老吉品牌。更有甚者,这个牌子已经被当成臭老九的牌坊而丢弃了。如果从1956-1997,羊城制药厂在经营过程中为品牌增值,并以此作为拥有品牌的理由,那么这个理由对于加多宝集团来说也是存在的,而且更有力。毕竟是加多宝让王老吉为大家所知。
事实上,即使品牌属于广药,也从未属于全民所有。虽然现在广药的股价在涨,虽然普通股东也持股,但大部分利润无非是国企的巨额公费和管理人员的高薪持股。
此外,将私人股份转换为国有股份的法律程序尚未完成。由民企转制而来的国企转制、拍卖、破产都会存在法律漏洞和风险。即使在国内可以高枕无忧,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很大的潜在风险,其他所谓的百年国企也一样。事实上,广药也遇到了这种困境。早在2002年,GPHL就与香港的王老吉达成协议,租赁其海外商标的使用权。王老吉是由离开香港的王氏后裔经营的。但在中国大陆,GPHL想当然地认为王老吉是自己的商标,尽管它从未经过法律程序。
顺着这个思路,利用王老吉商标之争带来的秘方之争,似乎还有一线希望让历史得到公正。王老吉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正常流传后的枝繁叶茂,一个是高压下被迫交出秘方。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哪个秘方会更真实,不言而喻。既然在合作社成立前夕和财产上缴公家之前,农民会砍树卖材,杀牛吃肉,大陆王氏后人传下来的秘方难道一点都没有修改过吗?
私营企业现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也已写入中国宪法。但是,如果不能从面向未来的角度理性看待过去,过去的包袱将永远影响现在和未来,加强产权保护将永远是一句空话。没有良好的产权保护,企业家就会对长期前景缺乏信心,只从短期行为中获利,就会出现虚拟经济泡沫、实体经济疲软等现象。
在这方面,保护王氏子孙的合法权益,就像商鞅为取信于世而造的木材一样,既表明了国家对私有财产权的回应,也指明了我们将要选择的道路。这将最终决定我们的繁荣和发展。
(作者是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