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I无人机飙升的背后

来源:南方网

谷雨过后,华南早稻到了分蘖施肥关键期。在粤北韶关市仁化县周田镇蕉坑村,一架无人机缓缓起飞,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上空盘旋,肥料撒得很均匀。

分蘖肥及时施,水稻分枝多,产量高,是农民最重要的施肥环节。

“这是DJI T20P无人机,翼宽3米,10分钟完成10亩田。”当地种植大户邓瑞庭指着盘旋的无人机说:“DJI一天能施肥300个阿木,相当于30个壮劳力,又快又均匀。”

DJI T20P无人机是深圳市DJI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6月165438+10月投入量产的农用无人机

DJI公司作为一家广东民营高科技企业,在16年间,从一个四个人的小团队成长为一个拥有14,000多名员工的大公司。现已申请专利超过13000件,产品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80%。

“DJI的发展,既是R&D加大投入的结果,也是广东科技强省政策的引导,更离不开司法对科技创新的有力保障。”DJI公司的法人代表崔明远这样说。

“预先判断”

让创新者真正赢得市场。

知识产权一端与创新相连,另一端与市场相连。快速维权是创新企业健康发展的刚需,也是司法保护创新的应有之义。

“云台相机”是DJI公司自主研发的新技术,能自动稳定平衡拍摄,产品上市后受到市场青睐。2018年2月,18,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外观设计专利,随后该技术获得21中国外观设计专利金奖。

为了尽快查清事实,法院请技术调查人员出具了专业意见,也协调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合作中心出具的意见。

“作为创新型企业,快速维权显得尤为迫切。”时任DJI公司知识产权部负责人的王晓丹说,一般知识产权诉讼需要1年以上,即使胜诉也可能失去市场。“一审判决+临时禁令”很好地解决了专利维权“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问题。

“顶级案例”奖励补偿-

2016,10年6月,DJI的“云台”技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后被授予第四届广东省专利金奖和19中国专利优秀奖。2065438+2007年2月,DJI公司发现桂林申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智云莎平”三轴稳定器与该公司专利产品极为相似,遂将申智公司诉至法院。

2065438+2008年2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申智公司赔偿DJI公司1万元,为当时此类案件的法定最高赔偿额。

一纸“顶格”赔偿判决书,对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人说“不”。

“这个判决在我们整个行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整个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广东省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吴伟说。

联动和联调-

让“大保护”落到实处。

“陈功之前在我们公司参与研发,签了保密协议。现在泄露我们的技术是侵犯商业秘密……”

2065438+2006年2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审判庭内,一场激烈的法庭辩论在DJI公司和道通科技有限公司之间“开火”

DJI公司诉称,道通公司聘请的工程师陈某曾在DJI公司工作,深度参与了DJI无人机幻影3的研发,并向道通公司提供了无人机研发的商业秘密。

道通公司也位于南山区,是一家主要从事R&D、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道通智能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其全资子公司,从事R&D和无人机电子元器件生产。

道通智能认为DJI公司公开发布消息属于诋毁商业信誉的行为,故也将DJI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犯商业信誉和名誉权。

一个新产品引发了两起诉讼。

“两个案子的判决不难,但是判决之后,两家公司都没有解决,以后还会有官司。”黄娟敏认为。

于是,黄娟敏先后与两家公司沟通,建议企业更着眼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搁置争议,尽快走出投诉。在法官的努力下,双方都表现出了调解的意愿,但在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上仍持有不同意见。

于是,黄娟敏找到南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协调保护商业秘密的专家学者参与调解。

黄娟敏和商业秘密保护专家分别对前雇员受雇于企业进行了法律分析。通过法院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共同努力,两起纠纷调解撤诉,双方握手言和。

在南山区法院的推动下,南山区建立了全国首个“6+4+N”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包括6家保护机构、4家行业协会、N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自此,知识产权事前培育、事中运营、事后保护的全链条服务实现了真正的联动。

“这个平台构建了司法、行政、行业协会、仲裁、调解的联合保障,已成功调解纠纷1352起。”南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刘晶说。

平等保护—

让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2019年,DJI公司发现150多公里外的江门市也有一家同名公司,在多个电商平台上使用“DJI”商标进行产品宣传。DJI公司早在2012就申请注册了“DJI”商标,并于2018年8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开庭前,本案审判长、时任江门中院民三庭庭长的张海江首先召集双方进行调解。

面对法官耐心释法,黄当场表示愿意无偿转让注册商标,公司也明确表示不追究其他赔偿。

“面对本土企业,江门中院坚持平等保护,这才是真正的法治营商环境。”DJI公司本案诉讼代理人兼法律事务代表杨晓飞说。

附言

让创新者安心创新。

从一个四人小作坊到全球无人机行业市场份额最大的独角兽企业,DJI无人机的“腾飞”得益于公司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也是科技创新强省战略中民营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其中司法服务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