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载人飞船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有什么区别?

随着空间站建设的推进,未来更多的神舟飞船将把更多的宇航员送入空间站。作为航天员往返于天地之间的特殊交通工具,神舟载人飞船长什么样?宇航员返回时会是什么样子?

三舱结构: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

神舟飞船是我国自主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航天飞机,主要执行往返于世界各地运送人员和物资的任务。此次发射的神舟十二号沿用了之前神舟飞船采用的三室结构布局,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各有不同的功能。

神舟飞船高度9米,起飞重量8吨多,最大直径2.8米,应该在推进舱和轨道舱这样的位置。

推进舱:为航天器提供动力源。

三舱结构的最低部分称为推进舱,为飞船提供动力源。返回舱:飞船控制区和航天员工作区。

中间这个位置,有点像倒置的金钟,是飞船的返回舱,也是飞船的控制区,或者说是航天员的工作区。航天员在起飞阶段、着陆阶段、手控交会对接的所有工作都要在这里完成。

轨道舱:宇航员的生活区配备了各种在轨支持设备。

最上面的部分叫轨道舱,也是航天员的生活区。航天员在轨支持的设备,包括交会对接的一些测量传感器,都要安装在轨道舱里。飞船单独运行时,也是航天员生活的地方。

在神舟飞船独立飞行期间,三个模块将各司其职,承担不同的任务。神舟飞船和空间站对接形成组合体时,模块的分工会有所调整。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技术副经理邵利民:组合体形成后,航天员实际上不需要在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工作和生活。他主要生活在天河的核心舱,以及实验一号舱、实验二号舱和天舟货运飞船。

未来宇航员将随返回舱返回地面。

完成任务后,返回舱将随宇航员安全返回地球,而轨道舱和推进舱在完成各自任务后不会返回地球,最终坠入大气层烧毁。

邵利民告诉我们,神舟飞船是1992年空间站项目立项之初就为空间站项目设计的,这种三舱构型也是神舟飞船研制、改进并最终定型的。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技术副经理邵利民:神舟十二号实际上完全面向空间站工程。从它的整体配置来看,和之前的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号、神舟九号等等没有太大区别。其实从神舟八号开始,我们的神舟飞船就一直在瞄准空间站的状态,基本上属于一种基本固化的状态。

神舟飞船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经过多次飞行试验已基本定型,但仍在逐步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保证航天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