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浪潮下,新兴媒体的未来在哪儿?

大家应该从三个维度认识 5G:第一个是高宽带,大家可能对 5G 最普遍的理解就是,有了 5G 后带宽就更高了;第二个是多连接,5G 不止拥有高宽带,还可以实现多连接,比如可穿戴智能设备或者智能家居设备。;第三个是可靠性、低延时。具体来说,可靠性可用于一些重要的应用场景,比如无人驾驶;低延迟方面,8K、AR/VR、自动驾驶、物联网对低延时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其中,5G 在高分辨率视频高宽带体验方面尤其重要,比如 4K、8K 以后新兴媒体的体验。而且,支持高分辨率的视频体验在 5G 标准制定中属于第二个优先级;5G 普及后,支持高分辨率视频的体验将作为 5G 标准的重要指标。

除了上述所说的三个维度,现在还有五种 5G 创新技术:Massive MIMO(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大规模多入多出)、Full Duplex(双全工)、Millimeter Wave(毫米波)、Beamforming(波束成形)、Small Cell(蜂窝式基站)。具体来理解就是 5G 支持大规模多入多出;全双工在 5G 方面的体现为增强的传输能力,比如视频会议,需要极高的上传能力;毫米波的缺点就是它的穿透力很差,覆盖范围小,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实现 5G 全覆盖,可能一个房间里要搭建两个基站来维持大家的连接;波束成形技术是充分发挥5G大规模天线矩阵的驱动力;蜂巢式基站的一个例子比如在每一个房间都有一个或者两个基站,这种基站特别小,而不是像传统 4G 一样在户外每隔几公里建一个大基站。

对于 5G 的国际标准及其背后的组织,Stephan Wenger 也对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5G 主要由两个标准化组织来定义,一个是 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国际电信联盟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组织则是 3GPP,它会根据 ITU 的需求来制定标准计划。3GPP 有三个工作组,即 SA、CT、RAN;其中,RAN 负责无线电标准的制定,这块是 5G 的核心;SA 是负责业务和系统概念方面的标准;CT 负责核心网和终端。在制定 5G 标准时,ITU 和 3GPP 跟其他的国际组织合作,比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PEG),负责多媒体压缩标准和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在传输协议的标准制定等方面都投入非常的的人力和资源。

锋网消息,2019 年 9 月 7 日,深圳腾讯滨海大厦迎来了《腾讯技术开放日·5G 多媒体专场》活动,腾讯多媒体标准组总监 & 5G 专家 Stephan Wenger 博士、腾讯 5G 知识产权专家徐剑波、腾讯 5G & 多媒体标准专家赵帅博士、腾讯多媒体专家工程师封薇薇出席了本次活动,并作了主题演讲。本次活动秉持着“聚焦 5G 国际标准,拥抱新时代多媒体技术”之宗,话题也紧紧围绕 5G 的两个重要方面展开,即 5G 国际化标准的发展和 5G 新兴媒体应用。在四位嘉宾的演讲中,“我们讨论的 5G 是什么?“”5G 的国际标准是什么?““知识产权对于 5G 有多重要?”“5G 下新兴多媒体技术面临的挑战”等问题都得到了解答,关于视频多媒体编解码、8K 和沉浸式媒体等新兴媒体技术的谜团也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