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史上除了长城还有哪些双赢的案例?
该协议包括将通用汽车印度公司(General Motors India)包括塔里贡工厂(Tarrigon plant)转让给长城汽车(Great Wall Motor),该交易有待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双方达成的收购交易预计将于2020年下半年完成。
通过收购通用汽车的印度工厂,长城汽车迈出了走向全球的坚实一步。
“作为一名中国汽车人,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在欧美的大街小巷看到我们品牌的中国汽车。”这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可以充分证明魏先生和他的长城汽车走出去的决心。
当然,走出去不只是魏老师随便说说,也是有明确布局的。目前,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等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00多个海外网络和销售渠道。如今在印度收购一家拥有成熟生产线的工厂,非常有利于产品的快速生产和市场布局。
“印度市场潜力巨大,经济增长迅速,投资环境良好。进入印度市场是长城汽车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布局。”参与收购操作的长城汽车战略副总裁刘向商如此表示。事实上,长城汽车此次收购通用汽车在印度的Tarrigon工厂,已成为继俄建图拉工厂后,进军海外市场的又一重要举措。目前,虽然双方在公告中没有涉及具体的收购金额,但有理由相信,长城汽车的投资肯定比自建全新工厂划算得多。考虑到印度人口基数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一波长城操作可谓四两拨千斤。
说到中国的汽车收购,长城不是第一家。之前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今天我们就以长城汽车收购通用汽车印度Tarrigon工厂为例,来看看中国汽车品牌收购的成功经验。
荣威MG已成气候。
说到中国资本收购海外车企,就不得不从最早收购英国MG罗孚说起。MG罗孚作为英国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曾经风光无限。但是,“人注定是不幸的”。2005年,MG罗孚因经营问题被迫申请破产,被当时的南汽以5300万英镑收购(SAIC获得了部分知识产权,获得了部分罗孚车型的生产技术,并推出了自主品牌——荣威)。
MG罗孚虽然来了中国,但是被两家车企收购,导致纯英系血统之争旷日持久,甚至官司缠身。这场官司让两家公司筋疲力尽,直到有一天国务院领导介入,SAIC首次伸出橄榄枝,风波才得以平息。随后,SAIC以20.95亿收购了南汽53.98%的股份,然后合作生产荣威和名爵。
在获得MG罗孚的全部资源后,SAIC仍然坚持采用荣威作为品牌logo,并保留MG品牌,从而实现了两个品牌的同步发展。有了成熟的技术作为基础和后盾,SAIC对荣威和名爵品牌的规划越来越清晰。名爵将主打年轻运动路线,而荣威的目标群体将定位于成熟消费者。现在,荣威和名爵加入互联网后,销量增长迅速,成为中国优秀的汽车品牌。
双赢吉利收购沃尔沃
说到中国品牌的成功收购,大家都会想到2010的收购,被视为“蛇吞象”,主角就是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这次收购不仅是李书福的胜利,更是吉利的荣耀,中国的骄傲!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吉利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真正的“跨国公司”。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时候,还是让沃尔沃独立运营,目前发展趋势不错。数据显示,在2019全球汽车市场寒冬中,沃尔沃全球销量为70.55万辆,同比增长9.8%。这是沃尔沃成立93年来,销量首次突破70万辆,连续第六年打破全球销量纪录。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从之前的濒临破产到现在的逆市,堪称典型案例。
不仅沃尔沃完美复活,收购沃尔沃旗下吉利品牌后,博瑞、约伯等车型相继上市,品质提升得到消费者认可。如今,吉利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领导者,2019年销量达到1361560辆,连续三年位居中国汽车企业销量榜第一。
除了实现双方共赢,吉利和沃尔沃还搭建了CMA平台,向豪华转型。我们所熟悉的全新品牌就是他们合作的产物。整车外观看起来很前卫,注重智能互联的思维,很超前。内饰也有很强的科技感。它配备了全新的车载互联系统,让驾驶更轻松,一个充满活力的车企正在前进。
无论长城汽车收购通用汽车印度工厂,还是吉利和沃尔沃* * *胜出,都是中国品牌进步的缩影。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现在的中国汽车品牌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消费者能多关注一下我们中国的汽车品牌,不要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了。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