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协商解决:即专利权人与侵权人之间的问题通过协商解决。协商解决方案是,当侵权行为已经发生时,专利权人掌握了一定的证据,如在市场上购买了侵权产品或得到了侵权产品的销售广告和说明,初步认定侵权行为成立。侵权人和专利权人双方同意通过协商解决专利纠纷,是解决专利纠纷的有效途径。最终大致有三种情况:①侵权人停止侵权,赔偿专利权人损失;②双方签订许可协议,将侵权使用转为合法使用;③谈判失败。

请求专利管理机关解决:在双方当事人一方不同意协商解决,或者协商解决的条件不能达成,或者专利权人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调解解决专利纠纷的情况下。专利管理是中国专利制度的一大特色,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其主要职责之一是调解和处理专利纠纷。专利管理机关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以中介机构的身份,按照简易民事程序和有关法律法规调解处理专利纠纷。专利管理机关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当事人对专利管理机关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专利管理机关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向人民法院起诉:专利权人发现侵权行为后,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采取哪种方式完全由专利权人决定。在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各级、任何地方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所以专利权人在提起诉讼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哪个法院有管辖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特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大连、重庆、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是审理专利案件的第一审法院,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是第二审法院。专利侵权案件通常由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