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公园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我乞求帮助。
市场层面,主题公园市场快速增长,游乐主题由惊险刺激向静态休闲发展,全球主要市场由美国向全球转移,主题公园向规模化、一体化发展,主题公园建设向区域集中化发展;
在运营层面,主题公园将走向高投入的规模效应、严谨独特的主题策划、主题策划的独特性、真实细致的场景制作、项目的循环投资、多元化的市场开发和高质量的内容管理维护。
其中,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将是未来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主流。涉及的领域包括房地产、传媒娱乐、商业零售、体育、赌博等。目前,国外的迪士尼、圣淘沙,国内的华侨城已经走在前列。
典型案例1:无土栽培优良品种——常州中华恐龙园
1.介绍
90年代初,深圳猎头锦绣中华大获成功后,中国旅游业的“造园运动”开始兴起。各种主题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短短十几年就出现了数千家,然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衰落。据统计,目前国内7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左右盈利。常州恐龙园是10%之一。在常州这座没有恐龙、自然旅游资源也很少的城市,运营七年的中华恐龙园,2007年接待游客约654.38+0.6万人次,收入654.38+0.3亿元,将常州年接待游客从不足400万人次增长到近654.38+0.0万人次,成功打破了国内主题公园“一年盛、两年平、三年衰”的局面。
2.真正的无土栽培——解读恐龙园的精髓
图1:常州中华恐龙园鸟瞰图。
2.1项目简介
常州中华恐龙园由地质博物馆和常州市共建,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该公园由Rubbra、中国恐龙博物馆、嘻哈恐龙城、雨林探险、欢乐街和橡树湾花园酒店组成。以恐龙博物馆为主体,集展览、游乐、科普、科研于一体。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恐龙博物馆和最大的生态主题公园,收集和展示了来自中国和世界的36种恐龙化石,其中包括最珍贵的中国龙鸟。
园区一期占地500亩(33.33万平方米),投资3亿元。1997开工建设,2000年建成通车。第一年就创造了让旅游界惊叹的奇迹——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年收益5000万元。
2.2项目背景
在中华恐龙园之前,常州只有一个与恐龙有关的“龙城”历史名称。作为沪宁线工业走廊上的重要工业城市,不产恐龙化石,也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与省内的南京、苏州、无锡相比,常州建设大城市、开发自己的旅游产品的资源非常有限。
从65438到0996,常州抓住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原地矿部计划新建博物馆保护珍贵的古动植物化石,但北京的自然历史旅游资源过于密集,收入可能入不敷出。嗅觉敏锐的常州及时“出击”,创造性地将恐龙主题引入龙城常州,从而将自然历史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结合起来。1997年2月,常州市政府与原地矿部、国土资源部签约建设中国恐龙博物馆。
根据国内外的运营经验,选址对于主题公园来说至关重要。但从大众文化旅游项目的区位资源决定论来看,在常州新北建设恐龙主题公园无异于“无土栽培”——没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作为基础,项目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因为游客数量低于门槛而衰落。
图2:主题位置条件及其影响关系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勇气和策略。常州恐龙园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恐龙化石的价值开发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电影、玩具等恐龙文化衍生品市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在国内却是一片空白。于是一个新的理念诞生了:旅游发展要从传统的资源决定论向市场决定论转变,中华恐龙园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恐龙”概念走上了市场运作的快车道。
2.3开发流程
表1:中华恐龙园1997-至今发展概况
阶段新兴发展和升级
期间1997-20022003-2006 . 2006 . 10-至今。
开发模式主题公园+旅游社区动漫制作传播+衍生产品开发+主题公园+旅游社区综合开发。
景区类型:主题博物馆、博物馆、主题公园、旅游休闲区。
景区内容“恐龙嘉年华”,中国恐龙博物馆自主研发游览项目,欢乐街,雨林探险区;新增鲁布拉区、嘻哈恐龙城;橡树湾酒店正在对外开放,新增恐龙谷温泉(计划2009年开业)、达乐园、流龙潭公园、时空城、水上市场等。正在计划中。
规划面积为500亩、3000亩、4870亩。
重要事件l 1997开始。
2000年9月,试运行;2001年4月,常州旅游节开幕,正式对外开放。
2002年2月,它被授予国家4A。
2003年,举办第三届江苏绿博会;启动以恐龙园为依托的中国龙城规划开发,逐步形成“主题公园+旅游社区”的发展模式
5438年6月+2006年10月,中国龙城现代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获批。
2006年9月,宣布与鸿蒙卡通共建中国迪士尼。
l 2007-2008年,举办第四、五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
2007年9月,我签下四大英雄作为代言人。
旅游收入2000-2002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成为常州的城市名片,并使其成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该公司扭亏为盈。
2006年,恐龙园接待游客654.38+0.8万人次,增长654.38+0.5%,实现营业收入7665万元,增长20%。2007年接待游客约6543.8+0.6万人次,收入6543.8+0.3.6亿元,使常州旅游人数从不到400万人次增加到100万人次。
l 2008年接待游客65438+86.5万人次。
2.3.1新兴
1997年,在当时500亩荒地上建成了“中华恐龙园”,开启了常州向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公园规划者在建设之初就提出“快乐元素、幻觉美学、感性消费”是新旅游的三大核心内容。现代旅游,尤其是现代城市旅游,建设城市主题公园,融合自然因素和现代科技,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人们梦中最直接、最核心的欢乐和审美享受。正是在新旅游理论的指导下,从2000年到2002年,恐龙园以旅游和科普的双向发展获得巨大成功,与迪士尼的发展模式一起被专家称为延长主题公园生命周期的三大模式之一。
2.3.2发展
一个简单的博物馆充其量不过是“三分钟热度”。要让恐龙园成为一项长期事业,就要在做好自然历史展示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从2003年开始,常州恐龙园开始探索如何增加设备,进行主题包装,营造文化氛围,制定整个恐龙园发展的总体规划。2005年,常州恐龙园委托国际知名主题公园设计公司FORREC Canada为其“量身定制”了未来10年的总体规划:将恐龙园定位为恐龙王国,按照正门区、雨林区、未来世界区、峡谷区、恐龙王国区、鲁布拉区六大区域改造发展方向。
2006年,规划中的第一个主题区鲁布拉区竣工,耗资1亿元。各类项目近20个,可同时消化近万名游客,而且这些项目都是围绕恐龙和鲁布拉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文化包装。从5438年6月到2006年10月,Rubbra District和Hip Hop恐龙谷的开业,标志着恐龙园的品牌定位从博物馆转变为主题公园。时尚、动感、休闲、娱乐成为公园的主题词。
升级
在中国龙城现代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评审的基础上,以2006年9月27日“鸿蒙动漫携手中国恐龙园”新闻发布会为起点,常州恐龙园由主题公园升级为旅游休闲区。在动漫制作、传播、衍生产品开发、主题公园、旅游社区的新型综合开发模式下,恐龙园将不再一味追求单一的门票收入,而是猎头将自己的产业链延伸到动漫、主题商品等诸多方面,利用恐龙园的影响力,通过自主开发各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衍生产品,进一步拓宽恐龙园的中标渠道,打造中国迪士尼。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户外活动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发展,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公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公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也存在一些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在城市公园建设浪潮退潮后找到今天的足迹,为明天的城市公园发展找到合理的道路,以北京城市公园为例,在详细调查和仔细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以期有所启发。
1北京城市公园建设现状
北京的城市公园按修建时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封建时期修建的园林,改造后对公众开放的古典园林(主要是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北海公园等;另一部分是解放后修建的“现代城市公园”。他们的设计风格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提高了城市公园的布局和规模。以上两部分构成了现在北京城市公园的基本框架。
近年来,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北京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城市绿化行动计划和加快城市中心区集中绿地建设的计划。自1999大绿地建设以来,已建成万米大绿地89处,400多公顷。这些城市中心的大型绿地大多建在人口密集区和闹市区,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与此同时,多样的设计理念不断涌现并相互碰撞,从多方面影响了城市公园的设计和建设。北京城市国际化带来的社会开放、文化碰撞、市场拓展和技术进步,使北京城市公园面临复杂的发展环境。
2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
2.1城市公园建设与城市建设一体化
2.1.1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的组成部分。
现代城市空间不再是一个特殊的单一土地,而是向外扩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追求开放性和连接性的综合空间。随着城市的结构调整和功能发展,城市公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建设不仅仅是建几个公园的问题,而是要与整个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使公园分布合理,形成“点、线、片、面”的整体格局。
2.1.2 * *城市公园的观赏性和开放性
公园建设的时代背景要求它应该与城市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而不是像私家园林那样“自恋”,或者像传统城市公园那样“自满”。它的开放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公园开放度的实现水平不仅要考虑公园系统中公园之间的整体性(公园系统的建设),还要注意公园与周边街区之间的整合性(具体单体公园的建设)[1]。同时,公园开放性所涉及的内容至少包括空间的开放性、功能设施的享受性和文化导向的一致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园的使用价值及其与城市文化的对应性。
2.1.3多维城市空间的利用
在城市土地资源严重匮乏的今天,合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土地(包括道路、停车场、水路、市场等)无疑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并通过规划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
2.2城市公园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应用和表达
2.2.1传统文化元素的保存、挖掘和再现
公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承载文化的形式上,现代城市公园对文化传统的表达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形式的借鉴和继承。借助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寻找新的意义或形成新的视觉形象,既能把设计内容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又能结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使设计具有现代感。传统文化形态的保存和复制不应局限于整体风格和具体材料。重要的是能够挖掘出真正的文化内涵。可以采用一些现代的布局方法,借助园林元素的形式或符号,将“寥寥数语”的传统形式插入现代园林中[2]。
2.2.2表达文脉,体现场所精神
衡量一个城市园林的文化品位,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标就是文脉。文脉代表着一个城市园林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代表着一个城市文化的特征,文脉和场所精神的表达是通过一些具有特定时代意义的建筑或其他象征性事物来承载的。在新建城市公园的过程中,要辩证地分析场地元素,使具有特定价值的文化元素得以留存,文脉得以充分表达,场地精神得以凸显。
2.3现代城市公园的生态化、人性化、个性化设计。
2.3.1生态城公园
城市公园正从微观尺度的“封闭式花园”向宏观尺度的“地球花园”和“生态花园”发展。现代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设计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地貌、自然植物群落和自然布局。景区内的主要景观建筑应与自然流畅质朴的情趣相协调,城市公园不应仅仅作为游乐场或娱乐场所来规划。一个真正的公园可以没有各种娱乐设施,但没有绿色植被[3]。比如朝阳公园,大面积的绿地和合理的植物群落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有很大的作用。
2.3.2人性化体现在设计上。
城市公园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交流的公共空间,通过空间的可及性(可达性和受欢迎程度)和可及性、参与性景观元素的创造,创造多样化的活动领域,激发人的积极情绪。同时,在公园设计中,要体现人性化,为大多数人服务,比如公厕的人性化设计,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从细节中表现出对人的关怀。
2.3.3公园主题多样性
公园要有自己的风格,也就是公园的个性。公园设计在遵循一些普遍的艺术原则和技术规范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手法体现不同的特色,创造不同的主题。如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以雕塑为主题,展现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成为其特色;菖蒲河公园以水为主。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适当设置雕塑小品,烘托气氛,画龙点睛。公园的夜景照明突出了红墙、河流、植物的倒影,令人心旷神怡。而明城墙遗址公园则用简单的设计手法,突出城墙的残缺美,通过城墙和角楼展现沧桑。
2.4多元设计理念的冲突与融合
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心理特征乃至使用方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计思想。当前,城市公园建设的理念正走在传承文脉、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多元化的园林创作趋势将不可避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计元素的引入(而且社会对各种思想和尝试的容忍度也比以前高了),应该会给设计师创造一个更加宽松、更加功能化的设计环境。虽然两者在思想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会有一些摩擦甚至冲突,但不同的设计理念会以多彩的面孔展现在设计舞台上。
2.5 .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
2.5.1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参与是让群众参与决策过程的设计,让群众真正成为公园建设的主人。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应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听取公众意见。公众参与的结果可以提升公众自身的园林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进而影响设计者和建设者,创造高质量的园林景观,使环境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使公园建设的盲目性消失。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一个理念,在公园和空地的开发中,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也可能限制了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的资源和创造力,也限制了公园绿地能给社区居民带来的趣味性和主人翁感。在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泛的合作将成为中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方向。
2.5.2在建设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
目前,我国开放空间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政府投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正逐渐趋向于政府、商家和企业之间公私合作的多种投资形式。政府管理机构要注重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和依法有效保护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城市公园的经营管理,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使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共同运作。在开发和管理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公园和开放空间的使用与商业和服务业的有机联系也是一种新趋势。北京朝阳公园是委托北京朝阳公园开发管理公司开发管理,采取多方投资合作管理的范例。
2.5.3维护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公园管理方面,随着城市的改造和进一步扩大,城市公园建设逐渐摒弃孤立的、有边界的公园模式,以开放的形式与城市的开放空间融为一体,满足大众化使用的要求。建成后的维护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单位和个人“认养”绿地,捐赠花草树木和园林设施,义务植树;2)实行招投标管理,达到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绿地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3)与街道共建管理,鼓励社区参与建立综合管理新模式,利用社区工作优势与绿地管理互补的特点,调动市民参与城市公园管理的积极性,实现公众与政府的互动管理。另外,对于一些居住区的城市公园,可以探索实行属地化管理。
2.6 .城市公园成为城市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许多知名的大型综合性公园以其独特的品味率先成为城市的重要旅游景点。可以预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旅游将对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因素如下:1)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凝结和积淀了中国几千年的园林艺术文化,集人文美、自然美、艺术美于一体;2)公园内丰富的旅游内容;3)城市公园是生态绿地的主要载体,其优雅幽静的环境使其成为城市景观中独特的亮点;4)良好的区位也是城市公园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因此,“市中心商业区和门户地区的城市公园具有较强的旅游功能”。
3结论
城市公园的设计改变了“轴线+景区+绿地+景观+园林建筑”的传统造园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不再是绿林树下的亭台楼阁。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的不断更新,园林创作的思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态、人文、后现代的各种思潮在设计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的风采,展现着当下规划设计领域的平等、开放、包容。如何传承中国优秀的造园艺术,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作出真正属于民族和时代的城市园林作品,是历史赋予人们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