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相比,世界上有哪些先进的高科技技术?

首先,高科技领域大概包括:以下六个领域,12标记技术,即:①生物技术领域,包括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2)信息技术,其标志技术是智能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3)新材料技术,主要标志技术是超导材料和人工定向设计的新材料;(4)新能源技术,其主要标志技术是核能技术和太阳能技术;⑤空间技术,其主要标志技术是航天飞机和永久空间站;⑥海洋技术,主要标记技术为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一些国家还将自动化技术和环保技术列为高科技领域。

我们在先进材料技术、材料加工技术、半导体技术、卫星技术、电信和信息安全技术、传感和激光技术、航空发动机技术和核反应堆技术方面落后于世界。

比如在军事上,中国先进战机的研制总是受制于发动机技术的滞后。

比如半导体技术,虽然中国的半导体公司在一些设计上取得了成功,但是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的公司更擅长通用的参考设计,很难在半导体行业取得真正的突破。这大概是因为中国的工程师素质。中国的相关教育项目仍然不成熟,因此尽管有雄心勃勃的目标和足够的资金支持,但受过培训的工程师在数量上胜于质量。

另外,作为补充,我帮你找了一些国内比较成功的高科技领域。

2009年中国10科技创新成果综述

1.嫦娥探月圆满成功。

2009年3月1日,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被精确控制撞击到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球富饶海域,为我国探月工程一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然后,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月三维地图自动构建技术,结合嫦娥一号原始图像,生成可实时查看的全月三维地图,为我国探月二期工程月球软着陆装置选址、月球机器人运动规划和仿真提供技术支持。

2.海洋科学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

2009年3月17日,行程300多天、航程46000多海里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稳稳地停靠在青岛北海分局团岛码头。“大洋一号”科考船两次穿越太平洋和印度洋,经历了7个航段,创下了我国海洋科考航程最长、航程最长、成果空前的纪录。本次科考在深海热液区开展了多金属硫化物、深海山脉、富钴结壳、深海盆地、多金属结核、深海生物多样性等多项调查,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发现了11海底热液区和4个热液异常区。

3.间接煤制油技术试生产成功。

内蒙古伊泰集团投资近27亿元的654.38+0.6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于2009年3月成功试运行,生产出柴油、石脑油等合格产品。这是我国第一套间接煤制油工业化装置成功试生产,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间接煤制油技术进入工业化生产示范阶段。

4.国产抗菌药物上市。

2009年5月底,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盐酸安妥沙星获得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这标志着我国氟喹诺酮类药物打破了长期依赖仿制的局面,我国人民可以使用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价格更低的“中华牌”抗菌药物。

5.ARJ21-700进步很大。

中国第一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支线飞机ARJ21-700飞机,101飞机,于2009年7月15日从上海成功转场至Xi阎良,实现了研制以来的首次城际飞行。这是ARJ21-700飞机101继2008年首飞成功后的又一重大进展。飞机转场至Xi安阎良试飞基地后,将投入更加繁重的科研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工作,为下一步推动ARJ21-700飞机通过中国民航和美国适航当局的适航审查,获得中美两国适航证,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打下坚实基础。目前,ARJ21-700的后续两架飞机也在加紧研制。预计首架ARJ21-700飞机将于2010年底正式交付用户。

6.万吨级重型设备制造由中国制造。

2009年7月,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3.6万吨黑色金属立式挤压机顺利完成热调试,标志着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万吨以上黑色金属立式挤压机属于先进制造技术的“极限制造”领域,是重大工业基础装备之一。主要用于制造大型电站和石油化工行业急需的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代表了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打破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对大幅降低电力石化行业生产成本,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电力石化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7.正负电子对撞机通过国家验收。

总投资6.4亿元的国家“十五”重大科学工程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于2009年7月6日5438+07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验收后,正负电子对撞机将投入高能物理实验运行,并向同步辐射用户开放,为同步辐射提供专用光。据介绍,正负电子对撞机采用最先进的双环交叉碰撞技术,设计碰撞亮度提高30倍,达到100次,“一机两用”(两用即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继续保持世界同类型装置的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

8.国产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都有。

2008年9月,中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下线,峰值速度为每秒230万亿次。一年后的2009年6月5438+10月,国产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峰值性能提升至每秒1206万亿次。这个数字意味着“天河一号”需要1天计算,一台目前主流配置的微机需要计算160年。“天河一号”是我国战略性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发的又一重大创新。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从百亿亿次到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研制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对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9.“绿色低碳”博览中心竣工

经过三年多的精心建设,由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上海世博会永久建筑、“一轴四馆”中的重要场馆之一世博中心于2009年2月25日正式竣工。位于上海世博园区世博园区,总建筑面积654.38+04.2万平方米,能耗低于国家节能标准的80%,建筑节能率62.8%,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665.438+0.3%,可回收建筑材料比例28.9%,年减排二氧化碳5600吨,年节水654.38+06万吨。作为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技术的典范,世博中心创造性地解决了国内外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环保减排的世界性难题,在绿色建筑专项技术的研究、应用、创新和集成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中国在大型公共建筑“绿色低碳”建筑技术集成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0.武广高铁通车。

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里程最长的客运专线——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于2009年2月26日正式投入运营。列车最高时速394公里,粤汉3小时可达。武广高铁全长约1068.8公里,总投资16543.8亿元。是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建设的客运专线,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第一次建成1,000公里的客运专线。武广高铁的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在机车制造、铁路设计、施工、列车运行控制、铁路运营管理等方面全面掌握了高速铁路技术,率先进入高速铁路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