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后创业需要注意什么?

(1)高校毕业生毕业两年内自主创业,在创业实体所在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资本(资金)50万元以下的,允许分期到位。首期出资不低于注册资本的65,438+00%(出资不低于3万元),65,438+0年内将实缴注册资本提高至50%以上,余额可在3年内分期到位。(二)大学毕业生在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新创办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机关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设立的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机关批准,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设立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工业、外贸工业、旅游业、物流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餐饮业、教育文化事业和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机关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3)各国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符合条件的城市信用社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简化手续,为开户和结算提供便利。贷款金额在2万元左右。最长贷款期限为两年。如果确定到期需要展期,可以申请展期一次。贷款利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担保金额最高为担保基金的5倍,期限与贷款期限相同。(四)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自主创业毕业生免费保存人事档案(含社保、职称、档案工资等相关手续)2年;免费提供人才和劳动力供求信息,免费发布招聘广告等服务;对参加人才洽谈会或人才劳务交流活动的,适当减免费用;为创业的员工提供培训和评估服务。以上优惠政策是国家针对所有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制定的。为了支持地方大学生创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更加细化,更加贴近实际。了解这些优惠政策,会让大学生感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坚定创业的决心。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由于经验不足、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原因,创业成功率明显较低。对此,大学生创业指导专家、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总裁徐本良认为,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以下硬件:硬件1:创业知识的储备;大学生很容易陷入太自大、太纸上谈兵的误区。因为长时间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尤其是在市场开拓和企业运营方面。所以大学生创业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要依靠在企业工作或实习,积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创业培训,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给自己充电,提高创业成功率。硬件二:资金准备;你不能用母猪的耳朵做丝绸钱包。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资本是创业的拦路虎”。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获得资金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需要多少资金,如何获得资金,资金来源如何。创业者一定要有一定的经营理念,是选择债权作为资金来源还是股权作为资金来源,你选择什么来保护你的投资人。这些基本问题将决定创业初期的成功与否。大学生要拓宽思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除了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民间贷款等传统渠道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硬件3:技术和兴趣;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方式。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愿意资助他们的创业计划,只是因为他们看中了大学生掌握的先进技术。所以,打算在高科技领域创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注重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