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文化产业中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的音乐文化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音乐产业的内容、形式和内涵进行了发展和创新,也创造了一些优秀的音乐产品,对音乐文化市场的繁荣起到了助推作用。但是,中国音乐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但由于发展环境缺乏自由和创新的要素,音乐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明显不足。音乐产品受传统意识形态影响,没有注重创新和自由的创作元素,使得音乐文化产品的低俗现象明显。当然也有很多新的音乐作品,但并不是所有的都得到了有效的推广。这主要是因为一些音乐公司注重音乐产品的生产,却忽视了音乐市场的需求,大量的投入换来了形式单一、内容重复、贴近大众少的文化产品。受传统音乐教育教学体制和教育培养机制的影响,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人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不能满足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在音乐人才中,既懂音乐,又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极难找到,这就拖住了音乐的动力,也使得音乐文化产业难以获得快速发展。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产业的版权保护是文化产业孜孜不倦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唱片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打造文化产品,却被盗版者窃取或抢夺,使得唱片公司最终亏损。此外,由于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音乐文化产品被免费使用和下载,给传统音乐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侵害了音乐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综上所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音乐文化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法律体系不具有可操作性,监管力度不强。

浅析促进中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在发展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音乐文化品牌,不断提升音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中,要从品牌经营入手,逐步打造自己的音乐文化品牌,加大创新力度,支持音乐创新,尽量避免文化产业中复制粘贴低俗的现象。其次,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注重传统音乐文化作为经济和科技的基础和平台,在传统音乐文化创新的基础上,创造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音乐文化产品,从音乐文化产品的策划、创作、生产、宣传、营销等各个环节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音乐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是必然趋势。因此,在培养音乐专业人才时,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断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培养高端人才、营销人才、音乐人才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应积极开设一些音乐与其他学科融合的专业,如音乐经济、音乐管理、音乐营销等,加强高校师资、教学设备和专业技术的培养,促进音乐专业人才素质的提高。其次,音乐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组织员工参加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最后,社会要通过各种形式培养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激发音乐创作人才创作音乐文化产品的热情,如音乐产业论坛等。为促进音乐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应加强音乐法律法规建设,保护音乐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拓展音乐产业发展空间,营造健康、积极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首先,要完善音乐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保护音乐文化企业和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要落实音乐产权保护政策,加大打击盗版力度,依法打击破坏音乐市场秩序的非法网站,为合法音乐企业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