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与过去相比,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整体创新能力不足,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能满足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这与我国创新环境不完善有关。
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创新环境存在的问题,寻求优化创新环境的对策,不仅对提高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也具有重要意义。
以“新国家体制+市场竞争”构建中国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首先是建立一个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国家队+地方队+企业队”的全链条创新网络。国家要主导基础研究,建设一批一流的科研院所、高校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大长期持续投入,集中力量在基础应用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地方各级政府不仅要做好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持,还要借鉴先进经验,避免政府不当干预。高科技企业可以借鉴华为等先进经验,构建“市场+技术创新+正向激励的分配”的现代管理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加强风险投资发展,促进成果有效转化。最后,全国逐渐形成了持续关注科技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弘扬科学精神,建设一流的科研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首先要加大国内人才的培养。我国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大,人才培养难度大。特别要注重引进国际人才,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加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努力建设一批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
在中国世界领先的技术领域,应该加强师徒制,形成鼓励科研人才创新的试错机制,在实践中培养本土人才。
其次,要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进行选贤任能的研究,为人才长期潜心研究、避免浮躁提供持续稳定的环境。此外,学术研究要平等交流,注意解决学术圈固化等问题。
三是创新科研管理体制,释放研发活力。
打破传统僵化的科研管理体制,试行职务发明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方式,探索实行科技创新“承包责任制”改革,改革科研院所滞后的人事、财务制度,在科技企业实行员工持股,落实知识产权保护,释放活力。
推进行政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向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法治化转变,构建支持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的信用体系,让“靠谱”的给钱,“不靠谱”的不给钱。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拥有科研资源调配权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四是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突出质量贡献和绩效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
以创新质量、产业贡献和社会效益为导向,根据科技人员在不同学科、研究领域和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岗位特点,分别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技创新分类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制定有利于专注研发、潜心研究的科研人员发展、有利于成果转化的评价办法。
五是运用产业链思维,加强与发达国家科技生态系统的“咬合”。
全球产业链正在深度调整,势必形成新的整合。因此,中国应在产业链变化的基础上加强跨境创新网络的建设,特别是通过加大世界级创新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以加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生态系统之间的“咬合”,实现成功构建中国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