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信息采集数据缺口大的原因
第二,没有充分享受数据集成。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分散,公共数据不够开放,天地一体化获取数据能力弱,覆盖率低,数据元素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三是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传感器,农业机器人和智能农业机械装备适应性差。
第四,整合应用不足。农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滞后,集成应用场景不多。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比重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农村数字化治理水平较低,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第五,缺乏数字化人才。农村数字化复合型人才不足,大部分主体数字化素养低,数字农业技术应用困难。
加快数字农业和农村建设
路径和措施
数字农业对农村建设和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以数字化驱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五个坚持、五个提升”,引领农业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变革。
(1)坚持大数据赋能,推进资源要素数字化。
统筹农业农村部大数据架构和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设计,改造升级“农业农村云”,建设大数据通用支撑系统,完善综合业务系统和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分析应用中心,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
在顶层设计层面,围绕数据从哪里来、如何管理、如何使用,着力构建“天-地”一体化农业农村信息采集技术体系,整合分散在多个层次、环节、主体的农业数据信息资源,构建全国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
在有条件支持领域,重点建设数据标准、数据采集通道、网络安全体系、资源数据库等基础设施。
在数据应用上,围绕粮食安全、种业监管、生猪稳定生产供应、长江禁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等重要领域和关键问题,完善分析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大数据分析预警模型,加强政府与市场合作,引导各类社会主体探索大数据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场景,提高数据资源利用水平。
(2)坚持智能化发展,推进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
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改造传统农业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一是发展智慧种业和智慧种植,建设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加快种业创新、种质资源保护、市场监管等种业数字化转型。开展智慧农田建设,建立农田大数据采集渠道、农田时空大数据库、农田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系统。
二是推进智慧牧场建设,加快规模化养殖场数字化改造,推进环境感知、精准饲喂、粪污清理、疫病防控等设备智能化升级,推进生产全过程平台化管理。
三是推进智慧渔场建设,加快池塘、工业化循环水、深水网箱、鱼菜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水质在线监测、智能增氧、精准投饵、水产品分级分拣等技术。
四是推进智能农机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农机装备数字化改造,发展农机全环节精准作业,开展主要农作物无人农场作业试点,发展“互联网加农机作业”。引导小农户在数字时代与现代市场有机对接,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协同发展。
(三)坚持平台化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数字化
顺应农业科技创新数字化、平台化、集成化、互动化的发展趋势,优化数字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基于平台的协同研究机制,提高对底层科技、核心技术、关键装备、基础数据的掌控能力。
一是围绕战略前沿技术布局、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等。,重点建设一批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和专业分中心,搭建技术研究、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创新平台,培养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军科技人才和高层次工程师。
二是实施农业农村数字化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突破农业精准感知与数据采集、数据挖掘与智能诊断、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分析、专业遥感卫星研发、无人机应用、动植物生产监测、识别、诊断、模拟与调控专用模型、农业智能感知、智能控制、精准饲养、农业机器人等设施装备等关键技术。
三是围绕数字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发展,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应用示范基地,推进先进技术装备和成果的应用示范,开展标准化组装、集成、固化和应用验证,探索“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机制。
(四)坚持产业链整合,推进农村经济数字化。
数字化为重构城乡产业链、重塑城乡关系、构建农村现代产业体系、振兴农村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一是加快数字化盘活农村生产性资源和资产,搭建农村产权数字化交易平台,促进城乡经济要素流动。
二是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构建数字化绿色供应链,推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通过供需信息的精准高效对接,让农产品卖得出去,卖得远,卖得好价钱。
三是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村数字化新兴产业,培育农村数字化新业态,推动互联网、手机APP与农村特色产业、新兴业态深度融合。
四是引导城郊村发展数字经济和享受经济,发挥数字技术引领、市场创造和效率提升功能,推动农村产业链和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农村经济体系。
(五)坚持普惠制服务,推进农村建设数字化。
一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要加快农村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产品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农村数字网络设施水平,加快补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
二是实施数字化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利用数字化培训网络平台,开发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等网络课堂,培养一批能熟练使用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网络名人主播,吸引一批有志青年投资建设数字乡村。
三是构建数字乡村治理新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和网上村务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加党建”、“互联网加社区”、“互联网加法治”、“互联网加治安”行动,提高农村综合管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
四是实施信息进村入户行动。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和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软件,改善面向农民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有必要防止农村地区陷入数字贫困陷阱。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推进城乡均等化,让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金融服务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