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第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
-
作者:来源:发布日期:2006年3月2日浏览人数:8字号:大中小
1983年7月5日,中国第一家律师事务所蛇口律师事务所在深圳蛇口海边的一栋两层小楼里诞生了。22年过去了,蛇口律师事务所已经成为深圳律师史上的里程碑,也开启了中国律师制度全新的未来。但是,很少有人能说清蛇口律师事务所是怎么创立的,背后有多少故事。为此,本报记者找到了蛇口律师事务所首任律师姚峰,听他讲述蛇口律师事务所成立背后的故事。
姚峰今年70多岁了,仍然住在蛇口一个安静的社区里。说起当年的往事,老人来倾诉。
第一位律师在蛇口成立。
1979 10,邓小平同志在深圳蛇口画了一个圈,蛇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进入80年代后,蛇口迎来招商引资高峰,各类企业遍地开花。蛇口已经成为中国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
但是,随着外资的增加,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当时深圳与外商签约,需要律师作证,但当时深圳还没有真正的律师事务所。很多合同必须在香港律师事务所签订。
这时,香港招商局老干部郭找到了当时正在深圳调查的广东省司法厅厅长薛。建议薛在深圳蛇口工业区设立律师事务所。随后,薛找到曾与自己共事过的,征求他的意见。律师姚峰表示,在深圳设立律师事务所没有任何问题。随后,全国首家律师事务所的筹备工作得到了当时深圳市司法局的大力支持。7月5日,1983,全国首家律师事务所蛇口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位于蛇口王子路海景广场附近。
律师支撑着一家律师事务所。
蛇口律师事务所成立之初,业务并不顺利。深圳法律顾问处的曾伯华、麦宗菊两位律师恰好在外地学习,姚峰是深圳唯一的老律师。
更严重的是,蛇口律师事务所只有四个人:一个负责人,一个打字员,一个英语翻译,只有姚峰一个律师。律所开了一个月,没人管。此外,姚峰还在工业区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该房地产公司的领导只允许姚峰每周在律师事务所工作两次。最后,一家港资公司的出租房业务成为蛇口律师事务所的第一笔业务。
随着蛇口律师事务所的成立,深圳律师事务所和深圳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也于同年成立。蛇口律师事务所在成立的第二年,购买了一台386电脑,用于计算机管理。这在全国是非常罕见的。
签合同和新加坡律师争论
说起创业初期的工作,与新加坡律师争论合同的经历,老冯记忆犹新。
当时一家新加坡私人股份公司与南山投资公司合作开发赤湾油码头,合同由新加坡起草。在签订合同的前几天,南山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给姚峰律师看了合同。乍一看,姚峰律师发现合同中的许多条款对中国不利,而基本上对新加坡有利。姚峰律师当即建议南山投资公司延期签订合同,重新起草公司章程。然后他承担起重新起草合同的任务。
合同出来后,新加坡的公司派来了律师,律师对姚峰律师起草的合同提出了两点质疑:第一,新加坡公司在中国投资,为什么一定要参照中国的法律,而不是新加坡或国际法;二、合同有争议为什么选择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对此,姚峰律师提出了中方的理由。他告诉新加坡的律师,根据国际法,在中国投资的新加坡公司是在中国的领土上,应该受投资国的法律管辖。其次,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仲裁机构国际声誉良好,选择第三国仲裁可以保证客观公正。姚峰律师的回答让新加坡律师哑口无言。新加坡立即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签署了中国起草的合同。
22年过去了,姚峰律师起草的合同没有引起任何争议。到目前为止,中国和新加坡的合作还是很顺利的。从65438年到0986年,深圳的公证业务从律师业务中分离出来,姚峰律师成为中国第一位公证人,直至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