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投资分析
町田克彦认为,目前在中国的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过度竞争。此外,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让一些企业犹豫不决。这不仅影响了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技术转移,也影响了中国企业之间的转移。
日本经济在10年衰退后的增长趋势引发了日本企业的扩张冲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引发了人们对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是否会出现第三次热潮的想象。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今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从1增长到10,增长了18%。当然,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日本的数字和中国有些不同。比如在制造业和装备方面,中国的数字更准确。
吉田认为,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而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他说,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过去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上,但现在正转向汽车和制造业。目前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增速有所下降,但金额在增加。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理事长渡边修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告诉记者,总体趋势是日本对华投资额达到高点后,增速有所放缓。
他解释说,从日本的角度来看,日本的电子和家电在经历了2001的投资高峰后,现在处于持平状态。由于中国人力资本高,中小企业更关注越南等更“廉价”的地区。
新的投资增长点凸显。
不过,在渡边修看来,今年日本对华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的增长点。
渡边修表示,汽车产业将是下一个新的投资增长点。7月丰田在广州投产,总投资增加65,438+00%。到2007年,本田出口欧洲的车辆将在广州生产,年产量为20万辆。
另一个是服务业。渡边修说,根据世贸组织规则,中国将在今年年底前开放金融、零售和批发等行业,这将为日本企业提供非常广阔的投资空间。他透露,明年将有一家日本大型零售企业在中国投资,三菱将投资中国银行,人才服务将继续向华南地区推广。
中国中部和环渤海地区也吸引了日本企业的广泛关注。渡边修说,从2004年起,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青岛事务所开始为相关企业提供服务。应中国商务部邀请,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率领数千家企业赴长沙参加中部投资博览会。
但他表示,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后发地区必须制定一些方便投资企业的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以确保投资企业能够盈利。
吉田还表示,虽然由于对华投资增加,日本国内甚至出现产业空洞化的论调,日本企业意识到也应该吸引外资。例如,随着欧盟东扩,日本企业正在积极寻找中国以外的投资机会。
不过,吉田也认为,即使中国的工资水平在上升,中国吸引投资的“吸引点”还是很多的。
他说,从日本企业的角度来看,纺织行业本来就是亏损的,要生存就要对外投资,这是生存状况决定的。
打开中国市场是下一步的重要任务。最初的投资主要用于出口,如汽车,但现在主要用于中国市场的消费。
吉田表示,随着中国扩大内需政策的推进,中国国内储蓄和投资处于相对平衡的位置,消费能力和欲望将进一步增强。日本企业不会放弃这些机会。
此外,随着中国物流形势的改善,日本企业在华投资将面临更好的形势,环境和能源将是下一个投资热点。他说,目前已有几家企业与中国有关方面就技术改进和废水排放进行了谈判。
技术转让不是投资的障碍。
渡边修认为,目前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投资过热,二是技术转让。
他说,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出现了过度投资的倾向,钢铁、铝等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也使得一些企业在决策时犹豫不决。
不过,对于“过度投资”,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方友有自己的解释。
他在日前举行的日中经济研讨会上表示,汽车产业不存在绝对过剩,而是结构性相对过剩。
他表示,从产能、保有量(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654.38+00万辆)和市场需求来看,中国汽车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道路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将有更充足的发展动力。他预测,到201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0万辆。
关于技术转让,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说,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不同。中国快速粗放,日本细致缓慢。日企要深入了解中国的市场需求,这个前提是开放,包括技术。
渡边修认为,技术转让在条件成熟时自然会发生,这不会影响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他说,海尔在与三洋合作过程中对技术转让有一些不快,也有人认为丰田进入中国较晚拒绝技术转让,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个人认为丰田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企业,没有看到一个成熟的市场是不会投资的,这和它在欧盟的投资是一样的。后来随着中国家用车市场的发展,丰田开始进入。据说丰田普锐斯将在中国生产,相关技术也将转移。
渡边修告诉记者,从统计上来说,欧盟是外国公司向中国转让技术最多的经济体,但从单个国家来看,向中国转让技术最多的是日本。
渡边修说,日本企业把旧的和现有的技术带到中国是不好的,必须把所有最新的技术带到中国,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然而,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够好,这让相关企业感到困惑和犹豫。
他表示,日本企业在完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关责任和帮助义务。
在中国拥有2万多名员工的夏普株式会社社长町田克彦也认为,在中国投资的风险降低了很多,目前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过度竞争。此外,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仍使一些企业犹豫不决,这种风险必须得到重视。因为这不仅影响了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技术转移,也影响了中国企业之间的转移。
他说,本月底,日本经济产业省将与中国有关方面进行磋商,希望能得出结论。
注意下一步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必将为日本企业对华投资乃至中日双向合作提供广阔空间。
渡边修认为,随着日中两国政治气候的改善,他个人非常看好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前景。
第一东方投资集团董事长朱丽丽更乐观地认为,今年日本在中国的投资将增长20%。
支撑这一判断的,是他对中国未来经济形势的分析。朱棣文说,中国经济将长期高速发展。
他解释说,自1992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位运行,快速稳定的势头将继续保持;中国的人均GDP仍然较低,对外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作为前提。
为此,他建议,有必要在两国之间建立四个基金:风险企业基金、上市前企业辅导与培训基金、共同感兴趣的特殊领域基金,专门针对相应地区,以进一步深化中日双向合作。
大连市市长夏德仁表示,日本对华投资包括离岸和外包,这使得两国的互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在表达促进大连与日本经济联系的想法时,他表示,要将大连产业纳入国际产业链体系,推进贸易运输工业化,促进资本双向流动,促进人才跨国流动。
东丽公司顾问委员平井康彦(Kohiko Hirai)表示,现在需要做的是改善双方的商业环境,提高法律规则的透明度,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争端解决机制。这样,两国合作的前景更加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