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科学技术的研究进展
我国装甲武器发展经历了三代,初步建立了完整的装甲武器体系;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采用一体化设计和技术,装甲车辆的“机动、火力、防护”三大性能得到全面提升。在设计方法上,从第一代设计、第二代仿制到开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展了大功率柴油机、快速燃烧、高增压、高温冷却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主战装甲武器达到了可以与世界先进装备相抗衡的水平。
(2)桶式武器技术
身管武器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身管武器系统分析与总体技术、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身管武器自动化技术、射速提高技术、身管武器轻量化、新概念新原理武器技术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已在我国自行火炮、单兵武器、火箭炮等多种身管武器研制中得到应用。
(3)制导武器技术
制导武器的主要进展包括:在制导武器总体设计、气动布局、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制导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在国产常规武器平台上发展了新系列的制导武器,初步形成了反坦克导弹、末制导炮弹、炮射导弹、制导炸弹、制导火箭弹等系列。
(4)弹药技术
我国弹药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底排/火箭增程弹、激光半主动末制导炮弹、非致命杀伤弹药、弹药信息化、弹药射击精度、弹药威力、引信技术、火工品技术等方面。弹药总体性能处于90年代水平,其中底排增程、弹道修正、穿甲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水下武器技术
鱼雷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鱼雷总体设计技术、减阻降噪技术、鱼雷导航与控制技术、鱼雷动力推进技术、自导和引信技术等。水雷技术包括微型计算机和智能传感技术在水雷中的应用、主动攻击微型计算机控制的智能水雷、水雷凿井、水雷锚定、水雷掘进等技术;深水炸弹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深水炸弹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深水炸弹减阻技术和引信技术。
(6)燃烧和爆炸科学
主要进展包括:扩散火焰的理论研究、燃烧现象的物理和化学解释的统一、炸药爆轰产物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的模拟、反应流理论、理论、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研究等。
(7)含能材料技术
含能材料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高能量密度材料、高能低感度材料、钝感炸药、量子化学在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炸药的量子化学、新概念新结构的发射装药、推进剂燃面和燃速的控制技术、含能材料的制备技术。
(8)防护技术
国内防护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装甲陶瓷的抗侵彻机理和应力波在各种复合装甲结构、不同结构防护单元中的传播特性、主动防护技术、伪装与隐身防护技术、激光防护技术等方面。
(9)弹道学
弹道学的进展主要包括:基于两相流理论的膛内流场仿真与安全评估、新型装药技术、电热/电磁发射技术、膛口流场、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发射动力学、外弹道仿真计算技术、弹箭简易控制与弹道修正技术、末段弹道设计理论与方法、弹道瞬态物理量测量技术等。
㈩武器信息技术
在武器指挥控制系统方面,主要开展武器战术战役指挥自动化、野战防空指挥和数字化信息管理研究。在探测识别技术方面,我国微光夜视设备性能属于二代水平,激光测距仪、红宝石激光器在技术性能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军用热成像设备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当;在武器作战平台信息化方面,主战平台已经装备了机载光电和电子信息系统,部分系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十一)武器材料及制造技术
与武器材料性能密切相关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隐身材料的研究,以及精密成型、焊接、特种加工、机械加工、精密超精密和微加工、表面工程等。实现武器装备产品特色,橡胶材料和氢化丁腈橡胶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12)武器基础技术
武器测试测试技术的发展包括小型化存储测试系统或近场遥测系统、弹载遥测系统、武器测试专用仪器等。在武器维修性技术方面,重点研究了基于数字样机的维修性设计、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和技术,并已得到初步推广应用。在武器可靠性技术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可靠性标准,可靠性增长试验和可靠性试验进入了装备研制工程领域。武器标准化和武器测量技术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