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对生产力的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有望在密切的全球经济交往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预计科技成果将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预计它将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其“后发优势”提供宝贵的机会;有望更好地解决环境、资源、人口等人类面临的问题。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下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弊端。

第一,经济全球化包括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点也被全球化了。

第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和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因此,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劣势,南北差距扩大。

第三,局部危机很容易导致全球化的动荡甚至危机。

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每个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和发展对外贸易。

国际金融和投资的发展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源。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走出去”,参与跨国投资,利用海外资源。

(3)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国可以利用发达国家产业向世界转移的机遇,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改善和升级中国的经济结构。

④可以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当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也意味着挑战和风险。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①着眼于增强综合国力,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竞争,既开放国内市场,让外商进来,又勇敢地走向世界经济舞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

③以提高效率为重点,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

④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⑤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3)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和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从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我们既要坚持“引进来”的方针,又要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

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发展中国的比较优势产业。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的国家,必须充分发挥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

(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将同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和发展。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也有矛盾斗争与和平。社会主义国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警惕国际反动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而且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科学技术交流,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科学的、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