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的学术和专业素养学习心得怎么写?
本学期一到六周,研究生院安排开设“学术素养导论”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我感觉这样的课程安排对于刚进入科研第一年的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学习,学到了科研工作的规范。虽然这门课程只有六周,但我们通过三位不同的老师学习了三个不同方面的知识,即:学术道德与职业道德、知识产权概论、图书馆和论文写作。通过学习,我对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和规范有了清晰明确的概念,并形成了对学术道德的约束。对知识产权的相关概念、内容和作用以及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我对图书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文献检索方法和文献写作技巧和规范有更好的了解。在研究生必修课中安排这门课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以后的科研和生活都有指导意义和很大的帮助。
高校是学术人才的聚集地,也肩负着培养学术人才的重任。就目前的理解,普通高校的主要职能应该包括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其中,学术研究是其基础,因为只有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自由的学术研究,才能以科学精神、先进文化和高尚情操教书育人,以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人才服务社会。然而,大学生学术素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全民阅读能力很低。《2008年全国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中有报道,当被问及中国人不读书的原因时,“没有阅读习惯或不喜欢阅读”的比例高达34.48%。绝大多数大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毕业论文而选择阅读专业学术文本,而在阅读过程中,并不太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对自己有利的阅读方法的选择。高校对学生学术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美国,本科生学术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许多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新生中开设技术研讨会,这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向大学学术角色的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培养大学生学术素养的课程,只有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