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方言介绍
以上不是汾阳方言的全部;还有后来各个时代流传下来的“新词”?;特别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语,如院子里的厨房叫“她(读石,去音)锅(读顾,去音)子”,也叫“饭官”,其中有皇家的含义。渣中的烧结物称为“瓷猴”;煤球叫“各轻(念l io,去音)”;裸上身叫“湿背”、“浑(念洪)柳”;光脚被称为“湿脚”等等。话虽俗,但不俗,是民俗,属于民生。至于称袜子为“冷(读作li0,平音)板”,这是汾阳人的知识产权。我觉得“冷板”比袜子更贴切。可惜我不是语言、语音、方言方面的专家,以上分析肯定有谬误,需要方家一一指正。
那么,为什么要研究和保护方言呢?因为口头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遗传基因,承载着大量的信息代码,即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不同文化、自然环境、历史、人类血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技术技能、传统习俗等元素的重要载体。概述了一系列关于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联合国文件。
方言的研究和保护是否与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相违背?答案是:不会!因为它们的目的和作用完全不同。前者是关于保护多样性的,联合国《文化多样性公约》中已有表述。因此,使用藏、蒙、维、朝等语言进行教学或印刷官方文字;并研究满文,抢救《水书》和西夏等文字文献;研究和保护“八大方言”乃至地方方言,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后者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球化的一体化。试想一下,公职人员,包括公务员、教师、企业、干部,不懂普通话。他们怎么交流提拔干部?一个只会汾阳话的汾商,怎么和一个只会闽南话的台商或者外国华商沟通?只懂方言的外交官要用英语和说中文的外国人打交道吗?真是丑闻!应该指出,中文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可见,推广普通话不仅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也是个人发展的内在需求。
所以我们汾阳人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要研究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汾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