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拐点就是转型的机会。
人口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数据问题,还包含着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据左预测,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很快下降。拐点来了,真的会出现用工荒。年轻人能找到工作,拿到比前辈更高的工资吗?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拭目以待。左认为,转折点就是转型的契机。现在需要一个思维的转折点,就是加快经济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
今年的经济表明,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越来越不可持续,用低工资、高强度、低保障的劳动力成本换取人口红利的时代正在逐渐消逝,高储蓄率、高投资驱动的投资导向型经济也面临挑战。然而,城市超低生育率和加速老龄化逆转了人们家庭的人口结构,这也将影响社会结构的转型,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如何尽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人力资源结构提升、户籍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用改革红利替代人口红利,一切从“人”回归“以人为本”,是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如果我们展望未来30年,我们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挑战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中央政府强调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要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有许多客观原因。
我研究人口比较多,我们的一个比较优势从人口变化的趋势来看变化很大。我们的人口增长在放缓,劳动年龄人口可能在三年内下降,我们的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口的抚养比在下降,然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也会下降。未来中国面临的不再是劳动力过剩,而是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会变得更贵。
由于人口的变化,我们的储蓄率也会降低,国内投资的钱来自储蓄,所以储蓄率降低后投资率也会降低。目前我们主要出口的是劳动力和制造业产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竞争力也会下降。因为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孟加拉、越南、南非,劳动力可以更便宜,可以制造更便宜的出口商品。
很多学者认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会逐渐下降,会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甚至低速增长。过去30年,我们的平均增长率都在9%以上。这个五年规划国家把经济增长目标调整为7%。这两年我们的增速还是在7%以上,但是未来的增速会从现在的8%下降到7%左右甚至6%以下,这是非常大的。
这是我国资源禀赋的变化。什么是资源禀赋?也就是说,我们有丰富的劳动力和资本。这些因素的变化将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我们国民经济的转型。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是我们的主观愿望,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如果不能有效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不能与发达国家竞争技术,不能与发展中国家竞争廉价劳动力,那么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我国在2010年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普查数据再次证实了我国人口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的下降趋势,但人口增长率的下降速度和变化趋势比我们预想的要快。我们现在有很多研究,包括联合国对世界人口的展望。预测中国总人口峰值约为6543.8+0.4亿。原来我们说654.38+0.6亿,比我们原来预测的要低,峰值时间会提前到2025年左右。
联合国对中国大陆人口的预测分为三类:中期计划、低计划和高计划。这个崇高的计划脱离了我们的现实。按照中国的规划,大陆总人口将在2026年达到近6543.8+0.4亿的峰值后开始负增长,到本世纪末将降至9465.438+0亿。根据低情景预测,大陆总人口将在2065.438+07年达到峰值654.38+0.358亿后进入负增长,到本世纪末将下降到5.06亿,低于654.38+0.949的水平。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无论中方案还是低方案,印度都将在2021年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有一个指标叫总和生育率,指的是一个国家女性平均生育的孩子数量。联合国中国计划预测,2065,438+00年至2065,438+05年中国总生育率为65,438+0.56,少生65,438+0.6个孩子,2020年将降至65,438+0.565,438+0,到本世纪末再逐步上升至2.065,438+0。低方案是从2010到2015的1.31,到2025年下降到1.03,到本世纪末上升到1.51。国内很多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在1.4到1.5之间。根据人口论,2.1的总和生育率可以达到世代更替的水平,保持现有人口不变。低于2.1称为低生育率。
未来中国的人口将如何变化取决于未来年轻人将有多少孩子。孔子强调多生孩子,但以后会是这样吗?可以看看东亚,接近中国文化。2010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为1.39,韩国为1.23。全球最低的四个地区分别是中国台湾省+0.16,中国香港+0.09,中国澳门+0.92,新加坡+0.02。虽然他们有很多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是生育率还是最低的。因为中国人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钱,所以人们可能不想要很多孩子。综合各方面情况,我个人判断,中国未来的人口变化可能在中计划和低计划之间。
随着中国总人口的变化,劳动人口也会变化。按照15到64岁的定义,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从2010年的9.77亿增加到2015年的9.96亿,之后将逐渐下降。本世纪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降至5.26亿,约为2015年峰值的一半。也就是说,当时总人口中老年人较多,领取养老金的比例大大增加。
还应该注意到,我们的就业人口实际上少于工作年龄人口。比如现在很多人在大学读研究生,所以实际从事劳动的人口比劳动年龄人口少很多,对经济是有影响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没有劳动力从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据研究,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1/3以上。这里没有考虑人口变化对投资的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更多地取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因此,中央政府提出在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央政府早就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未来政府可能要“三重”:第一重是专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没有回报,企业不愿意做,但基础研究对整个社会有利,应该由政府来做。二是基础设施,包括教育设施、通讯设施和能源设施。第三,环境、营商环境、法制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信息透明、执法公平公正,这些对创新都非常重要。
其他三个减少。首先,我们应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第二,减少政府的行政审批,第三,减少过度规划和改变规划。我们现在有很多工业和城市建设的计划,但有些计划太多,经常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