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江网络反诈骗第一课的思考(5篇精选文章)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大量公私财物的行为。以下是我对2022浙江互联网反诈骗第一课的反馈,为你整理。喜欢收藏分享!

2022浙江互联网反诈骗第一课复习1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计算机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全方位打造网络安全教育“立体网络”。

1,加强宣传,提高全院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学院利用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宣传“网络安全周,最新防网络、防电信诈骗秘籍”;辅导员、教师充分利用QQ、微信等平台在全院宣传,在各年级班级群发布宣传公告;学生会宣传部制作网络安全宣传海报,利用校园电子屏宣传网络安全,开辟多种途径宣传教育网络安全知识,全面扩大宣传覆盖面,让学院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提醒和教育。

2、加强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0名大学生走进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参观知名互联网公司,聆听各个展台的网络安全介绍,充分了解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做好网络防护行动,也通过深入了解伪基站的原理和操作,提高了防范电信诈骗的能力。计算机学院学生参加了主题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1.0Vs2.0”的专题讲座。学生了解了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社会热点事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等内容,使学生不断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网络安全法律意识。

3.多手段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

学院各年级辅导员组织召开节日安全和网络安全教育班会,组织学生观看网络安全视频,以视频育人,努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警惕非法集资、校园贷、电信诈骗、传销。网络安全教育也是每个教师的日常工作,将网络安全教育渗透到课堂中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网络安全知识,让学生时刻关注“网络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本次宣传活动旨在全方位打造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立体网络”,通过集中开展面向学生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防护技能,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保护学生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2022浙江网络反诈骗第一课点评二

结合我校实际,该小学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多措并举抓好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1,学校召开网络安全专题会议。组织教师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保护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每个人都要形成文明上网习惯,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利用互联网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违法行为,不得侵犯他人名誉、隐私和知识产权。

2.广泛宣传。学校通过LED电子滚动标语,连续滚动近一周,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同时在校园周围和城镇主要路口悬挂标语,营造保护国家网络安全的氛围。其次,通过学生家长建立的QQ、微信交流平台,各班向家长传播网络安全知识,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群众网络安全意识,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3.在学生中全面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学校要求在网络安全知识主题班会中增加每周一次的安全主题班会,通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问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4.主题练习。学校组织“红领巾”宣传队,利用镇赶场,深入街头向群众发放网络安全知识宣传资料和手册,向爷爷奶奶普及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并叮嘱他们做到五不:不回电、不轻信、不点击、不泄露、不转账。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孩子们的举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路人频频点赞。

2022浙江网络反诈骗第一课复习3

通过对几个案例的研究可以看出,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银行还面临着来自各种不法分子的非法操作风险,如票据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等。不法分子企图利用银行的客户信息和薄弱环节进行诈骗,近年来此类案件高发。作为银行的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直接与客户办理业务,提高反欺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负责避免银行的经济损失,还要告知客户风险点。在自身的操作技能上,必须做到规范、无懈可击,严格按照流程操作,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绝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在工作中注意对客户的一般性识别和客户身份信息的核实。该验证的必须验证。如果客户需要提供有效证件,一定要提供到位,避免误操作。要多询问大额转账汇款业务的用途,在电子银行业务中多给客户一些安全提示,比如密码的存储和使用过程,可以有效防止客户被骗。

所以在以后的业务办理中,让自己更加细心,给客户更多的业务交流和温馨提示,可以有效阻断不法分子的诈骗。

2022浙江网络反诈骗第一课复习4

随着电信行业的发展,利用电信工具和电信技术实施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我身边一个朋友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她诈骗的具体过程如下:

一天下午,她接到了一个从异地打来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购物网站的客服,跟我朋友说她在他们网站上买的某款产品因为尺码不够要退款。朋友当时很担心,但是看到对方把自己买的网站甚至商品的具体信息都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就放松了警惕。然后他加了一个对方提供的QQ号,对方也再次在QQ上发了订单的具体信息,留下了退款网址。朋友点进去,登录页面和他当时买的网站没什么区别,只是网址不是官网。朋友向对方提出了这个问题,电话里的人解释说这是他们的临时网站。朋友不要有太多的怀疑。接下来朋友填写了自己银行卡的信息,对方谎称为了安全验证,诱骗朋友填写了银行卡的密码。随后,验证码发到了朋友的手机上。这时对方在电话里要求朋友赶紧填写验证码,否则超时无法退钱,朋友在洗脑状态下把95533发来的付款验证码填了两遍。然后朋友登录自己的网上银行,发现银行卡里的近万元存款被转走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被骗了。

通过我朋友的案例,我认为这种诈骗的关键在于受害者对电信诈骗的认知不足。首先,一定要谨慎对待陌生电话和网站,不要轻易相信。如果确认他们提供的信息是正确的,最好自己拨打购物网站的官方热线询问相关信息。其次,我对银行卡的了解不够。收款的时候,反正不需要告诉银行卡密码。如果密码泄露,骗子可以知道你银行账户的所有信息。最后,验证码作为银行卡支付的最后一道屏障,一定不能透露给任何人。一旦验证码透露给对方,钱就马上被转走。

如果钱被转走,当事人应立即报警,并要求警方联系银行调查汇款所在的银行卡账户,及时冻结,避免更大的损失。对此,要对电信诈骗的各种手段有一定的了解,遇到时有效防范,及时发现,尽早纠正。

作为银行从业人员,在为客户开卡、办理电子产品时,一定要加强对是否本人办理的审查,同时对已签约电子产品的客户发放风险提示卡,告知客户不要随意点击不明网站,不要轻易相信和回复不明信息和电话,增强客户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2022浙江网络反诈骗第一课复习5

欺诈,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放肆,几乎无处不在。有了互联网、聊天工具、电信...

记得有一次,我和我妈去菜场买菜,买了好多。我们沿着马路走,看见了一个乞丐。乞丐可怜巴巴地说:“我已经五天没吃东西了。给我点钱!”妈妈看他可怜,给了他五元钱。当我们到家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的汽油用完了。我妈带我去餐厅吃饭,发生了一件很烦人的事。我在餐厅里看到,那个向我和我妈要钱的乞丐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菜,他还对同伴说了一句很恶心的话:“今天有几个傻子给了我很多钱。以后要是这样就好了。”说完,我大声笑了起来。听到这句话,我真想上去骂他一顿。我能看到这么多人,就屏住呼吸,让我妈换个餐厅。

还有一次,在电脑上看到一条新闻:家住深圳的王女士网购苹果4,商家要了她的银行账号和密码,说还有1000元给她。王女士竟然就这样糊里糊涂的给了商家一个银行账号和密码。那个商人从银行拿了一万块钱跑了。然而,他后来被警察逮捕了。

欺诈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让我们来学习一些防止欺诈的方法。第一,面对任何和财产有关的事情,要用脑子想清楚是不是诈骗。第二,不要把银行账号和密码给网上的人,因为百分之百是假的。第三,不要贪图一点小钱,因为最后只会是小亏,是不划算的选择。

防范诈骗,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2022浙江互联网反诈骗第一课:你从中得到了什么(5篇精选文章)相关文章:

★2022年浙江省疫情防控要求

★2022年浙江中小学寒假时间

★2022年浙江高考具体时间安排。

★浙江2022寒假时间公告通知

★2022年浙江中小学暑假时间

★2022年浙江省中小学寒假时间

★ 2022浙江高考时间表

★ 2022浙江中小学寒假时间

★浙江中小学寒假时间2022

★2022年春节浙江有哪些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