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生活的诠释
大致意思是:“相信命运的人,不在乎寿命长短;相信自然规律的人,对是非漠不关心;相信自然的人对安全和危险漠不关心。
在这里,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相信命运吗?”反正我不信。当你真正相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对身边的事情及其最终的结果产生了一种极其不可挽回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也可以直接说是人的行为不可控,比如空难,突发的自然灾害。
那么再想想,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碰碰是不是人的行为无法控制的呢?如果不是,那为什么要相信命运?
比起儒家,我更喜欢道家。儒家重视人的社会性,道家重视人的自然性(即我能克服,没有什么能限制自己)。而今天分享的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完全不信,却自信值得信赖的人。
二十多岁的他,因为害怕前夫伤害家人,被迫忍受了九年的家暴生活。为了逃离地狱般的生活,她三十多岁离婚,身无分文。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她带着三个孩子在三个国家的九个城市旅行。在为事业奋斗的同时,也遭受了职场和社交过程中的年龄和身体歧视。
正是因为家族的冒险基因和家训:敢于冒险,谨慎生活,她才得以乘风破浪:一个一无所有的单亲妈妈,培养出了三个优秀的孩子:硅谷钢铁侠、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另外两人在烹饪和电影事业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她从未放弃营养事业,获得两个硕士学位,一直致力于帮助更多人实现健康生活;60岁时,他又回到了15岁时曾去过的模特舞台。
现在她七十多岁了,觉得没有什么比现在的时光更好了。
因为我在慢慢变老,因为我在平静地成长。
仅仅是阅读或者简单描述马斯克的一生,就让我充满力量和感动,而这种感觉往往不会在一个人一路顺风的生活中产生。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把这本书的所有观点都列了出来,最后选出了我最想讨论的三点:有冒险的勇气;学会独立,越早越好;你可以成为任何人,无论年龄大小。
1.勇于冒险
你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吗?这里的冒险不一定要像作者的父亲在她小时候开着飞机带着家人和孩子到沙漠里呆上一段时间,或者去航海、爬雪山、跑酷,或者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悬崖峭壁间走钢丝。我们可以在贴近生活的情况下理解为:为什么不去尝试每时每刻都想做的事情,不考虑机会?
徐霞客虽然和很多光棍一样博览群书,但他并没有走上做官的道路,而是带着书走遍了祖国。那时候条件艰苦,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提前做好各种攻略,所以我比现在更佩服古代能走南闯北的人。
当你看到有些人独自走过很多地方,在他们的游记里,你会感受到很多你以前从未感受过的感受。你会羡慕、感叹、向往他们,但我们大多数人都还没有真正出发。
我曾经想像徐霞客一样流浪。有一天我制定了一个计划:从哪里出发,走什么路线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的一切和文明,如何解决途中的各种问题和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如何结束这段旅程。
各种计划写的很详细,出发的前一天晚上,脑子里突然冒出各种想撤退的想法,最后这个计划只是个计划。那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敢于冒险的勇气是多么难得。
一个人爱不爱冒险,是由家庭基因决定的。从作者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在她几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父母就带着几个孩子去过一段时间的沙漠。那时候还没有GPS,但她爸爸带着家人飞越了非洲、亚洲、太平洋,一路平安。
在冒险之前,马斯克的父母会做好各种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而作为他们的孩子,也不用担心旅途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他们会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让孩子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马斯克深受父母行为的影响。即使她的命运如此糟糕,黑暗到无法呼吸,她还是会想起父母的勇气和智慧,并以此为动力,为自己制定各种计划,试图逃离悲惨的境遇,重新开始。
这种影响力不仅在绝望时刻发挥作用,也渗透在马斯克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中:“无论机会大小,都应该试一试。没有绝对的是,你不去尝试,永远不会。”
在我的生活中,我一直很佩服两种人,一种是极其自律,热爱冒险和运动的人,而恰好我父亲的哥哥就是这样的人。他每天至少花五个小时做户外运动。他吃的是简单的一餐:坚果、涂花生酱的面包、胡萝卜、最原始的蔬菜(无盐无油)、牛奶和鸡蛋、少量补充能量的巧克力、以鱼为主的肉类。
大叔跑马拉松跑了几十年,拿了很多奖。大热天的中午,别人都在空调房里乘凉,他却必须在大太阳下跑几十公里户外,然后爬一座山,在热带森林里探险。常说:“一定要活到100甚至更久。”有时候真的觉得爱冒险的人都是激进分子,把冒险当成自己的生命。
但是他没有风险基因,因为我问了一些他小时候的事情,做了一些研究。小时候别人说他是“假女孩”,意思是他很害羞,不喜欢和人说话,也不喜欢到处走。爷爷奶奶也是一辈子呆在农村,小时候没上过学,但是爷爷在村里做会计,也是村里的校长,所以是文化人。
我想既然舅舅这么热爱运动,肯定有家庭的因素,于是我问外公:“外公,你喜欢到处旅游探险吗?”他说:“自从去了长城,我再也不想去任何地方了。我还不如在电视上看。”爷爷对旅行和探险没有热情和好奇心。爷爷说话的时候经常说这些话:“拜登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当总统。我不会白做的。”很明显,爷爷是一个渴望稳定的人,没有家族遗传因素。爷爷的孩子除了叔叔都渴望稳定。
然后我找不到原因,只能问我叔叔。最后我了解到,其实舅舅之所以能这样坚持这么多年,肯定和他的经历和学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的信念,因为他想保持自己的好奇心,追求一些不同于常人的东西,只是想,就这么简单,然后努力变成现实。
在他的影响下,也培养出了两个优秀的儿女。一个曾经在牛津大学举行的法律辩论中从几十个国家中脱颖而出,现在致力于保护世界知识产权;一个在两个月内学会了高中所有的知识,考上了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学,高中毕业后学会了自己开公司。
事实上,我叔叔在教育上并没有投入太多。如果说他的孩子为什么那么优秀,原因在于他的言行,最重要的是敢于冒险。
通过大叔的例子,其实可以推翻上面的结论:一个人是否爱冒险,与家族基因无关。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生命是无限的,你可以主动选择,然后逐渐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
总结一下:一切看你愿不愿意。
在这里,你可能会疑惑:“追求稳定有错吗?”当然不是,但我总觉得太稳定的生活缺少了点什么。既然知道稳定的生活终有一天会到来,为什么不再给自己一次机会,问问自己:“你真正向往的是什么?”
在书中,作者也提到了自己的观点:“当然,如果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做着同样的工作,住在同一个地方能让你快乐,你当然可以保持现状。但是,如果你感到焦虑,或者你总是抑郁,如果你的内心在呼唤改变,那么请你立刻开始探索:你能做什么,你能住在哪里,你真正想要什么样的工作。你知道,拓宽你思想视野的最好方法是探索新的地方,结交新的朋友。这样做也能让你更快乐。
困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你可以想想,一个身无分文的单亲妈妈,可以拖着三个孩子满世界跑,还这么精彩。那些表面上看似困住我们的事,比起我对生活的追求,不过是过去。
在这里,我也非常感谢叔叔对我的教导。我永远记得他对我说的话:“如果你相信你能,你就能。”舅舅跟我说了很多话,这句话我记得最清楚。
因为这句话,我学会了在不好的情况下向外探索。既然暂时逃不出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不如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动找一些机会。我对世界问题和联合国很感兴趣,但是因为上海的大学不像中国以前的大学,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联合国和各种国际组织。然后只能尽力在各种网站里搜索,找机会接近它。最后在一个微信官方账号上找到了:可以和世界官员对话,可以对世界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可以和不同地区的优秀青年讨论交流。
我看了申请要求,第一条,感觉可能会被拒:口语流利。说实话,即使是现在,我也不能说我的口语很优秀,只能说一般。但是我该放弃好不容易找到的机会吗?当时我想到了叔叔说的一句话:“如果你相信你能,你就能。”
于是我心里莫名其妙地觉得很自信:什么规则?什么系统?规则是什么?谁指定的?谁打破了它?既然最后能破,为什么现在破不了?不要因为看到一个可能困住你的盒子,就放弃一切。
我相信我的热情和真诚会让我得到这个机会,虽然现在回想起来,我在那次口试中确实说得不太好。但我确实通过了申请,获得了更多提升自己的机会。
没有绝对的“是”,但你不去碰运气,总是“不是”。
学会独立越早越好。
我曾经和我姐为了“独立”这个话题大吵一架,最后的结局总是:比你大的人说什么都是对的。
从小到大,我和妹妹都被父母保护的很好。在上大学之前,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一切都是我父母做的。当我在高中的时候,我妈妈每天五点起床,为我做早餐。爸爸上班要坐公交车,有时候为了省一块钱的交通费,回家要走很远的路。每次离家,我总是亲自送我和妹妹去车站,直到看到我们离开。
其实不是我们不想帮忙。只是我爸妈对我们太好了,我现在每次回家都会亲自端上我的饭,连我自己端饭的机会都没有。
我相信现实中应该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什么都想为孩子做,怕孩子难受难过。如果他们的孩子很难过,作为父母,他们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幸福。终其一生,他们都是为了孩子而活,从来没有过自己的生活。
虽然被给予满满的爱是一种幸福,但是太保护自己的孩子了。孩子长大后会因为没有很强的独立意识而在社会上频频受挫。那时候他们会比已经独立的孩子更痛苦。
到头来,作为家长,你还得怪孩子这么努力,还不够独立。但是,你从一开始就没有让孩子看到风雨。当真的受到风吹雨打的时候,孩子会因为从未面对过的事情而恐慌,抵抗压抑和挫败感的能力当然不会很强。
因为我承受过这样的痛苦,所以我能说的更清楚,但好在姐姐一开始就给我讲了独立的话题和她的人生经历,所以现在我足够独立了。
在书中,当马斯克独自带着三个孩子时,他坚守着自己的家庭格言:冒险,谨慎生活。她从小就让孩子见识过各种风浪。去户外探险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你可以想象在沙漠中生活几个星期。
作为一名职业母亲,马斯克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学业。她孩子上学的材料和各种事宜都是她自己做的,上大学时的贷款也是她自己完成的。Elon(儿子)住在条件极差的宿舍和地下室的时候,从来没有抱怨过,觉得很幸福。她从来不干涉孩子的兴趣和自己想做的事,三个孩子也都成功了。
关于“独立”这个话题,作者是这样说的:“安逸不是生活必需品。当你离开一个舒适的家时,你应该学会如何生活。当你不得不做某件事的时候,你要面对现实,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你也能过得很好。你可以永远削减开支,不要负债,不要羡慕其他过着奢侈生活的人。你只需要尽可能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对成功充满期待。”
作为父母,在孩子未成年的时候学会放手;当你的孩子长大了,要学会放手。当他们成年后,他们有责任为自己承担一切,无论是好是坏。那是孩子们自己的生活。你需要做的就是看着他们开花结果,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道义上的支持。
作为孩子,要学会理解父母的难处和难处。他们没有义务在成年后照顾你们所有人,甚至你们的下一代。婚后的夫妻生活应该是两个人创造的,与你父母无关。如果你的父母在你成年后依然尽心尽力,你应该为此感恩。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只因为他们是给你生命的人。当你抱怨生活苦、累、烦的时候,你要知道,你的父母都是这样过来的,比你还要苦、累、烦。
毕竟,独立永远不会太早。
你可以成为任何人,无论年龄大小。
从作者的经历中,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年龄从来都不是限制你想要过不一样的生活的理由。
“我现在才十几岁,一个人出国有点危险。”
“我现在三十多岁了。读研还来得及吗?”
“我现在四十多岁了,还能找到灵魂伴侣吗?”
“我现在五十多岁了。有成功的机会吗?”
“我现在七十多岁了,跟年轻人玩肯定很尴尬。”
这些心理应该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的。作者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不”。
虽然这个短视频时代有很多不可否认的缺陷,但也给了更多人说话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你可以看到更多不同人生面貌的人,但我始终羡慕一类人:活到80岁,变成18岁时的真实样子。他们可以像年轻人一样讨论各种八卦,讨论今天画什么妆;也可以疯狂地来一场夕阳恋;或者为了某段感情穿越千里,相识一段时间。
生活取决于我去发现一个新的自我。即使新事物让你如坐针毡,也要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不要让年龄之类的东西成为你的束缚。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制定计划的重要性。我可以每十年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这十年我该如何让自己变得不一样?每个十年都和你不一样,但我会一直积极乐观。
在这本书的结尾,作者强调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因为马斯克是一名营养学家,她非常重视饮食习惯和健康衰老。健康饮食会让你更快乐,饮食习惯的改变也会让你发现很多未知的潜力。虽然一直保持健康的饮食很难,但是请想想你的父母和亲人因为疾病所承受的痛苦和挣扎,你就会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作者还提到自己因为感情原因暴饮暴食,胖了180斤,努力减肥,终于常年保持健康身材。具体方法书里有提到,有兴趣的可以翻到相关章节看一看。但是对于暴饮暴食来说,其实饥饿才是吃饭的唯一正当理由。
最后分享一下作者提供的保持身心健康的最佳饮食:DASH饮食(如果你能吃足够的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牛奶,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脂肪量,就能有效降低血压);地中海饮食(以蔬菜、水果、鱼、全谷物和橄榄油为基础的饮食方式,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保护脑血管免受损害);灵活素食(不同于传统素食,除了吃新鲜的蔬菜,偶尔选择吃一些清淡的鱼类和肉类主人的饮食风格,主要是为了补充蔬菜中所缺乏的营养)。
总之,我们要听从身体的声音,保护每一个为你而活的身体组织和器官。
当你老了,不要害怕,因为你经历了你该经历的一切,然后当你面对困难时,你会感到一点轻松。
此刻的年龄在告诉你:“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代了。”
嘿,我是朱晓。我喜欢阅读、写作和故事。我以路人的角度分享各种好看又有思想的书?愿每一位读者快乐成长,永远平安顺利。
推荐生活电影:
1.善意狩猎豆瓣8.9
2.《牛仔班的春天》豆瓣9.3
3.美丽人生豆瓣9.5
4.海蓓娜斯豆瓣的追求9.1
5.阿甘豆瓣9.5
6.楚门秀豆瓣9.3
7.如何到家豆瓣9.1
8.《梦之旅戒指》豆瓣9.1
9.《遥不可及》豆瓣9.3
10.暴风哈佛路豆瓣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