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解读是什么?
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民生保障有力。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历经艰难险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会议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新步伐。
会议强调,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危难时刻的根本依靠,判断, 在重大历史关头和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决策权和行动权起着决定性作用。
以人为本是做出正确选择的根本前提。只要你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你就一定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确定最佳路径,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制度优势是* * *形成攻坚克难的根本保证,只要“四个自信”坚定。
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一定能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充分发挥战胜困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机为机遇的根本方法。只要我们准确认识变化,科学应对,积极求变,就一定能在对抗大风险中创造大机遇。
科技自立是推动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设在更加安全可靠的基础上。
会议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还很多,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将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影响引发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复苏和高质量发展。
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和预测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我们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和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共同命运。
会议强调,明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发展新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协调发展与安全。
扎实做好“六保”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准确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会议指出,2021的宏观政策要有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回升的必要支撑,政策操作要更加精准有效,不要急转弯,把握好政策的有效性。我们要利用好宝贵的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积极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政保障,主动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切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灵活、准确、合理、适度。
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妥善处理经济复苏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完善债券市场法律制度,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会议要求,明年要迈出构建发展新格局的第一步,看到新气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周期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周期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
形成需求拉动供给和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层次的动态平衡,提高国民经济体系的整体效率。要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抓出成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扩展数据:
会议决定,2021年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问题。要充分发挥新举国体制的优势,充分发挥重要高校国家队的作用,促进科研力量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实施“揭榜、带头”等攻关机制。要规范科技道德,树立良好的学风和工作作风,引导科研人员凝心聚力,扎实推进。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型发展模式的基础。要统筹补短板、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创造更多独特绝技。
要实施产业基地改造工程,夯实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基础。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和整机驱动,强化* * *技术供给,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和投资方面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 * *共富。
我们应该把扩大消费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有序取消部分消费购买行政限制,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的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要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增加对新基础设施的投资。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进行城市更新,推进城市旧社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格局,必须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有必要改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完善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务行为。有必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我们应该积极考虑加入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大力提高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五是解决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有必要开展种源“瓶颈”技术研究,下决心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要牢牢守住654.38+0.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供应保障能力。必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第六,加强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同步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完善数字规则。
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采集和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规范。要加强监管,增强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第七,解决大城市突出的住房问题。住房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政策,逐步使租赁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享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住房市场。
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独列出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应发挥职能作用。要减轻出租房屋税收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合理控制租金水平。
第八,做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工作。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调峰行动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调峰。要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推动煤炭消费尽快见顶。
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能源使用权和碳排放权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重控制。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减碳的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增强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 * *党员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