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从交互到创造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据报道,根据微软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萧冰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亿,对话次数超过300亿次。她出现在四个国家的14平台上,跟人打招呼,炫耀各种技能。5月,萧冰发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65,438+000%。

据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基于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不断膨胀。萧冰从商业运营至今,通过各种媒体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和内容储备,这也是微软此时提出“人工智能创造”的原因之一。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表示,这种创作不是基于模板,必须是原创。他们提出了人工智能创造的三个原则:

第一,人工智能的创作主体必须是智商和情商的结合体。

第二,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必须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作品。

第三,人工智能创造的过程应该对应人类的某种创造行为,而不应该是对人类劳动的简单替代。

为了完成以写诗为代表的大型创作,萧冰团队总结了创作链条中的几个环节:激发灵感的来源,比如富含信息的图片,这需要创作本体——创作过程的知识支撑。通过这种模式,萧冰的创作过程实现了“模仿-创作-批量生产”。

微软负责人表示,萧冰研究了中国当代519位诗人的诗歌。今天,萧冰有一个全职的感官和情感计算的决策框架。在她100小时的深入学习中,已经做到了80%以上的原创,超过51%的单词和搭配是人类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