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有哪些内容?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修改内容;

1.保障诉权: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规范撤诉。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改革人民法院受案制度的决定,依法保障起诉权,建立立案登记制度,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 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起诉条件,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的,应当立案登记; 当场不能确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接收日期的书面证明。必要时需要补充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完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法庭纪律:法庭可以不经允许强行删除庭审信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个别参与人未经许可,通过邮件、博客、微博、微信等方式对审判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和报道的情况。出现了个别诉讼当事人和旁听人员攻击、哄骗法庭,当庭公然殴打对方当事人,侮辱法官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

对此,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未经许可对审判活动进行录音、录像、照相的,或者未经许可利用移动通信手段对审判活动进行现场直播的,人民法院可以暂扣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对审判活动进行录音、录像、照相、传播的设备,责令其删除相关内容;拒不删除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必要措施强行删除。

审判公开是实现审判公正的重要保证。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严格执行了开庭审理的规定,限制了二审、再审程序可以不开庭审理的情形,进一步规范了裁判文书的制作,规定了申请查阅裁判文书的范围和方式。

3.电子证据:明确短信、微博、网络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

证据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制度的基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全面落实证据裁判规则要求,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使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确保审判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障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此,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增加了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的规定,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对逾期证明的处罚及其后果分层次、分情况作出规定;增加关于法官组织质证、认证的规定,引导和规范法官组织质证、认证活动;增加法官审查判断证据原则的规定,要求法官公开其审查判断证据的理由和结果。

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络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方式在电子媒介中形成或者存储的信息。也可以作为民事案件的证据。

4.诚信原则: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被列入“黑名单”。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在总则部分增加了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在分则部分增加了禁止虚假诉讼、规避执行的规定,修改提高了妨害民事诉讼的罚金上限,加强了制裁力度。

为促进诉讼诚信,《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拒绝在担保书上签名的,其主张的事实缺乏其他证据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证人拒绝在保证书上签字的,不得作证,并承担相关费用。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除对被执行人进行处罚外,还可以根据情况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将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信息告知其所在单位、征信机构等有关机构。

5.公益诉讼:公益诉讼需要公共利益受损的初步证据。

2012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但规定只有一条。该法第五十五条:“对于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为了规范公益诉讼的有序进行,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按照立法原意,结合相关审判实践,详细规定了提起公益诉讼的受理条件。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有关机关、组织除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索赔要求;有初步证据表明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的;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

为了明确公益诉讼案件的管辖法院,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公益诉讼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污染海洋环境提起的公益诉讼,由污染发生地、损害结果地或者采取防污措施地的海事法院管辖。就同一侵权行为分别向两个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必要时由其上级人民法院指定。

6.小额索赔:明确财产、电信服务合同等小额索赔的一审和终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院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民事案件。标的额低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0%的,执行一审终审判决。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建立了小额诉讼程序,此次出台的司法解释对此进行了细化。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纠纷、银行卡纠纷、物业、电信及其他服务合同纠纷等九类金钱给付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人身关系、财产权属纠纷、涉外民事纠纷、知识产权纠纷、需要评估鉴定或者对诉前评估鉴定结果有异议的纠纷以及其他不适合一审终审的纠纷,不适用小额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