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春秋战国时期不就出现了郡县制吗?为什么是秦始皇发起的?

秦始皇只是采纳了楚国丞相李斯的建议,继承了楚国的郡县制。

郡县制是公元前690年楚国在建立的,比秦朝早了500多年。当时楚国从江汉平原转战中原建立两个前哨,左边是谭(今湖北十堰),右边是辽(今河南信阳)。这两个地方分为几个县。鄞县掌管军政,鄞县是一县之长,由任命的官员管理。这就是后来唐代著名学者柳宗元总结的封建主义理论的雏形。它不同于周朝的“藩属制”政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各地稳定。不仅如此,楚武王还创造了“付正”,在他作战的地方实行绥靖政策和郡县制。于是,楚国逐渐成为“五千里之地,百万兵”的大国。楚国先后设黔中县(今湖南常德)、吴军县(今重庆涪陵)、沈骏县(今河南南阳)、阜郡(今安徽阜阳)、邓军县(今湖北襄阳)、赣郡(今江西赣州)、南郡(今广东韶关)、滇郡(今云南楚雄)。今天的苏州、扬州、浙江、杭州、温州、鄂州、湖北、江西赣州等封建名地都是由楚郡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