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侦查阶段不能允许职务犯罪见律师?
第二百三十一条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条的规定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本罪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上,本罪只能构成故意,目的是非法占有对方的财物。这是区分本罪与合同纠纷的关键。
客观上,行为人必须是利用合同实施了欺诈,表现为签订和履行合同时有下列情形之一。
3.诈骗财物数额较大是本罪的重要构成要件。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个人合同诈骗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单位合同诈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应予追诉。
注意,这里的诈骗数额是指行为人实际骗取的财物数额,而不是合同标的物的数额。对于多次合同诈骗,将前一次诈骗的财物返还给后一次诈骗的财物,在计算诈骗数额时,应当扣除犯罪前已经返还的数额,应当按照实际未返还的数额认定。量刑时,多次诈骗的数额可以考虑作为加重情节。
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自然人犯本罪的规定处罚。
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这既是合同诈骗罪的必要条件,也是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关键。因此,在实践中准确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非常重要。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1明知是以下列欺骗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1)虚构主体;(二)冒用他人名义;(三)使用伪造、变造或者无效的证件、介绍信、印章或者其他证明文件的;(四)隐瞒真实情况,使用明知不能兑现的票据或者其他结算凭证作为履行合同的担保;(5)隐瞒真实情况,利用抵押物、债权文书等。已知不符合担保条件的,作为履约担保;(六)采用其他欺骗手段,使对方支付货币或者货物。
合同签订后,他携带保证合同履行的货物、货款、预付款、定金、保证金等财物逃逸。
3挥霍对方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定金、保证金等财物,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
4利用对方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定金、保证金等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
5.隐匿合同货物、货款、预付款、定金、保证金及其他保证合同履行的财产并拒绝返还。
合同签订后,以支付部分货款并开始履行合同的方式骗取全部货物后,无正当理由拒绝在合同规定的期限或双方另行约定的付款期限内支付剩余货款。
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关于合同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
关于在经济犯罪案件中依法正确适用逮捕措施的通知
一是全面正确贯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加强监督、公正执法”的检察工作主题。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激烈的竞争中,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是不可避免的。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要认真履行维护国家法律制度统一和正确实施的神圣职责,保障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公平有序竞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对构成犯罪的经济犯罪,要坚决依法打击,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经济纠纷只能用民事法律手段解决,不能为了地方利益用刑事手段,更不能用逮捕措施作为变相地方保护主义的手段。
二要严格区分经济犯罪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