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系统研究所

QuakeSolutionTM预警系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预警系统,是汶川大地震后,由王刚博士领导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国内外专家支持下,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该系统的重要创新点是低误报率和软硬件一体化技术。此外,系统还可以具有烈度速报功能。与没有预警系统相比,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灾害来临之前给出预警,缩短反应时间、判断时间和决策时间,减少人员伤亡。

有无预警系统的套期保值过程比较。

2008年汶川地震后成立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开始研发地震预警技术。在国内外地震和应急专家的帮助下,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已初步掌握了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的核心技术,并将这些技术集成到其软硬件集成系统中,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

自2010年底以来,该所先后在汶川余震区2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搭建了预警试验网,包括18个县市,覆盖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交界地区。自20115年4月起,该所对试验区15进行了预警试验。在国内首次实现参与者在感受到地震前收到预警信息(在四川省地震局台站管理中心、成都市防震减灾局等单位安装接收终端,并进行实时录像)。

汶川实验区区域图中的方框表示地震监测设备的布局区域,小圆点表示监测设备。

预警和烈度速报系统的显示平台显示台站监测(左上画面)、实时数据流(左下画面)、预警窗口(右上画面)、烈度速报输出(右下画面)。地震预警系统是在一定区域内相对密集的地震观测网(例如站间距为15公里)。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的速度差,具有破坏性。地震预警的关键是利用地震波前几秒的数据准确估计震级和震中位置,快速估计地震对预警目标的影响。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自主研发地震预警系统,公众体验9月20日开始2011。减灾面向全国公众招募众多志愿者体验地震预警系统,现阶段国内部分志愿者正在参加测试,主要分为电脑客户端、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三种方式。支持的手机操作系统有Android、IOS、windows mobile (iPhone地震预警接收软件可以自动跟踪用户的GPS位置,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接收相应预警信息的区域)。体验志愿者将在智能手机或电脑上安装地震预警系统客户端。当地震发生时,手机和电脑会自动响起地震切变波到来的倒计时,而非智能手机会通过短信功能接收到地震预警的相关信息,提醒体验者及时避险。成都减灾研究所高薪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预警次数超过120次,推动了我国的地震研究。从65438到0989,日本铁道技术研究所开发了实用的地震预警系统,并投入新干线列车的运营管理。

2004年8月1日,日本全国地震预警系统投入试运行,2006年正式投入运行。

该系统能够在地震爆发后极短的时间内将地震波将要到达的信息传达给相关地区的民众,并尽可能地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使预警信息通知到人,“无处不在”。

2007年6月65438+10月1日,日本气象厅推出了“紧急地震速报”,可以在地震发生后的几秒到几十秒内对公众发出地震警报。

2007年6月26日,165438+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销售的大部分手机都配备了短信通知地震预警的功能,其他运营商也纷纷效仿。用户可以通过订阅该服务免费接收地震预警信息或电子邮件。智能手机也可以通过设置或下载应用软件来接收警报。2011年4月25日,预警系统开始试运行。

2011年7月和2011年2月分别召开了地震预警研讨会。

9月20日,2011,公众开始体验地震预警。

201111110,四川、甘肃、陕西学校使用地震预警系统进行演练。

2011 65438+2月6日,实际地震触发学校地震预警,师生安全有效疏散。

2012年2月12日组织志愿者论坛。

2012年4月22日,很多智能手机平台都能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2012 5月10日,我参加了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全国首次万人以上地震预警演练。

2016年2月19日,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附近发生4.9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云南省昭通市防震减灾局合作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地震。这是国内地震预警系统首次成功预警破坏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