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平市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漳平积累的发展潜力逐渐显现。2007年,漳平市实现了13年来的最快水平,为漳平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开了一个好局。下一阶段,漳平将乘势而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拼命抓项目,用心创环境”的工作主题,实施项目驱动、品牌驱动、环境驱动,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响应宏观调控措施,着力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城市三大体系建设,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在把海峡西岸建设成为海峡两岸科学发展和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实践中,努力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漳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日,中国龙岩政府网采访了漳平市市长刘源,他对漳平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

回顾2007年的工作,刘源市长表示“项目、环境、民生、落实”是关键词,漳平全市继续围绕“拼命抓项目,冷心创环境”的工作主题,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积极融入海西建设,经济增速达到13以来最快。

主持人:2007年是龙岩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建设的重要一年。漳平今年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刘源:2007年,漳平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经济增长又好又快,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一是增长速度比较快。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2.57亿元,增长15%,为近13年来最快增速,生产总值和人均水平均比2000年翻一番。工业发展势头继续上升。6月份,1-1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4家,达到104家,工业产值30.6亿元,增长26.8%。二是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计达到4.5亿元,增长20.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亿元,增长33%,均比2003年翻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6月1-1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0.1%,非资源性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25.6%。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1提高到1.05,企业实现利润21.6亿元,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突破万元,达到107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0元。三是发展潜力持续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从1增长到11。城乡固定资产投资20.72亿元,基本可以连续五年增长30%以上。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税增长点。年产400万吨红石水泥一期正式投产,预计新增产值654.38+0.8亿。一期200万吨真红水泥已经点火,将于近期正式投产。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漳平热电有限公司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红石、真红水泥二期建设进展顺利;“双拥”高速公路获省发改委批复;实施“电网建设年”。220千伏及富山、双阳11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双阳、永福100千伏变电站有序推进。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漳平经济发展的后劲将进一步增强。

真诚服务推动项目发展“提速”

主持人:张平提出的“拼命抓项目,用心创环境”已经深入人心,真诚的服务加速了项目的发展。过去一年有哪些新的成就?

刘源:目前,“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已经成为全体漳平人的知识,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打造一个能够承载项目企业“进来、留下、成长”的环境平台。在环境建设方面,在继续下大力气解决道路、水、电等配套设施瓶颈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人人服务发展的软环境平台。一是实行市级领导负责制,市级领导牵头抓一两个重点项目(行业),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带头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特别是征地拆迁等发展难题。二是继续做好“保姆式”品牌服务。继续选派干部到企业专职服务。截至目前,漳平市已选派4批81名招商干部从事招商、招聘和服务工作,抽调16批131名科级后备干部和股级干部到公司任职,营造了良好的营商氛围。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漳平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市发改局等26家单位、337项行政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项目入驻中心,行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四是狠抓工作落实。对重大项目建设实行“专项检查”制度,对于完成任务不能完成或不理想的,实行“停工”,暂停项目主要负责人职务,专职抓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奖优罚劣”,对工作中成绩突出、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如果工作不能完成或不尽如人意,我们将坚决警告问责。一年来,* * * 47个单位65438004名干部因工作得力受到表彰。第五,市委、市政府坚持良好的就业导向。坚持“围绕发展用好干部,用好干部促发展”的好导向,在平时考察干部的基础上,选拔任用干部向善于抓项目、抓服务的人倾斜,向招商引资有功的人倾斜,向基层实干的人倾斜,重用一批务实的干部,初步形成了一支“想做事、能做事、办好事”的干部队伍,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刘源: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更加注重“走出去”招商引资,紧紧围绕“3+6”产业,派出招商团队到广东、厦门、晋江招商引资。重视专题招商活动,市主要领导带队赴泉州、厦门、深圳、广东、江苏、浙江等地举办大型专题项目招商会,参加“11。18”和“9。以及在香港和东南亚的投资促进活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目前已签约项目79个,开工项目65个,竣工项目40个。10月份,外商实际投入1-11.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97万美元,同比增长18.3%。

主持人:漳平工业园区2007年进展如何?

刘源:漳平工业园已经成为漳平招商引资的形象窗口。入驻园区的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实际成效赢得了客商的信任和青睐。一是园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区拓展步伐加快。开发平整工业用地698.5亩,报批用地957.25亩,完成园区标准厂房654.38+0.05万平方米。张永公路沿线化工社区和木村C区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将西苑乡产业集聚区纳入工业园区统一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园区规划面积增至15.6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征地拆迁8200亩,平整土地280亩。二是引进园区项目增多,建设进度加快。1至11,园区新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11.5亿元,新开工项目21个,新投产项目14个。园区企业投资近4亿元,特别是千百汇科技和中国。三是园区产生的效益不断提升。入驻企业从2003年的13家发展到目前的70多家,园区规模工业产值突破10亿元,10月份达到11098万元,6月份税收达到5478万元。迪邦、千百汇等7家新投产企业成为园区主要新增点,今年10月新增产值1-11.4亿元,带动园区工业产值增长12.2个百分点。

巧打“知青”牌,“知青工程”蒸蒸日上

主持人:漳平巧妙打“知青”牌,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以知青为主题的纪念馆——知青“爱心馆”,充分利用“知青”资源招商引资,引人注目。你能告诉我们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吗?目前漳平引进的项目中,“知青工程”占多大比例?

刘源:我们认为,对于漳平来说,“知青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知青的情况和早年沿海华侨的情况类似,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近年来,我市大力打造知青品牌,把“知青情结”变成了“知青经济”,知青回乡投资热潮初步形成。2005年6月,漳平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知青爱心亭,并于2007年2月23日正式开馆。之后,大批知青通过各种渠道回乡探亲,带着对第二故乡的怀念和对当下建设景象的感染,积极参与投资建设。广大知青朋友不仅自己投资漳平,还积极宣传漳平,热情介绍朋友来第二故乡考察投资,成为漳平的“编外招商主任”。通过闽南知青的直接投资和牵线搭桥,引进了一大批闽南商人。目前漳平工业园区有70家企业,其中70%是闽南商人投资的。同时,知青朋友们踊跃捐助第二故乡的公益事业,为漳平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双拥高速”让漳平从边缘走向前台。

主持人:“双拥高速”项目是省发改委批准的。这个项目的建成对漳平未来有什么影响?

刘源:受“九山半水半田”地理条件的制约,交通瓶颈日益突出,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公路建设相对落后,境内没有高速公路和国道通过。道路由省道、县道、乡村路组成;二是既有铁路受等级低、能力饱和等因素影响,原有铁路优势逐渐减弱。如今,“双拥高速”公路已正式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双拥高速”起点暂定为永春山,与泉三高速相连,经安溪、漳平、新罗、永定,最后沿河(闽粤边界)到达永定县下洋镇。该项目与广东梅州至大埔高速公路相连,全长约237公里,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漳平互通至永定互通路段99.4公里,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米。其他路段设计速度80 km/h,路基宽度24.5米。项目总投资估算约为6543.8+0.72亿元。

刘源:“双拥高速”项目是海西高速公路网莆田至永定跨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推进湄洲湾综合开发、拓展闽西发展空间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漳平融入沿海、通达省会城市的快速通道。它的建成必将改变漳平目前的交通状况,大大改善交通条件,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力”,有助于提升漳平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广东珠三角的交通联系,促进漳平的对外经济合作;同时,将极大地促进漳平城市建设,聚合全市生产要素和资源,调整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对促进漳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东扩、南拓、西联、北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主持人:漳平正在紧密推进城市“东扩、南延、西联、北进”。目前进展如何?

刘源: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漳平着力实施“东扩南拓、西联北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扩大城区面积,努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滨江花园城市。2007年,* * *投资3.5亿元扩大新城区2平方公里,建成区扩大到9平方公里。“东拓”即依托漳平工业园区建设进行扩张,启动汽车交易服务中心的开发建设;“南拓”是指开发建设闽西南商贸城,建设集综合批发、大型市场、住宅小区为一体的城市经济项目。“北上”就是建设平安北部地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目前,火车站站房改造、和平北路、万城、开元房地产开发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站前广场已进入最后的完善阶段,公交客运中心工程正在铺设管涵。“西联”就是加快建设新工贸城和北环一期,通过连接城北新区西部的新工贸城和西苑工业区,构建城市交通流通体系。环城北路总投资65438+1万元,已完成投资391万元,路基雏形基本形成。城北新区、工贸新城、西苑工业小区基本完成征地拆迁,已平整土地280亩。本项目建成后,可拓展城市建设和工业项目用地近8平方公里,为漳平项目和城市建设拓展了空间。

突出节能环保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主持人:漳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进展如何?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如何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刘源:2006年6月,漳平在省级实验区建设的基础上,成为我省第二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过去一年的发展凸显了资源与环境的和谐。漳平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漳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总体规划,立足当前,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见效快、关联性强的优先领域和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市* * *确定实验区优先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74.2亿元。2007年启动项目23个,投资15438+0亿元。同时,我们重视加强技术引进和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促进产业转型,并注重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为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先后制定颁布了科技奖励和临时专利奖励办法,精心组织了各类科技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包括国家星火科技计划项目(即高山乌龙茶产业化技术应用与开发)、国家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项目(即漳平市森工企业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与示范)、11省级项目等5个国家级项目。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连续4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继续保持“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荣誉,获得授权专利4项、省级科技项目9项,被列为省级“一县一业”科技试点市。

主持人:漳平是一个工业特色明显的城市。近年来,建材、化工产业集群逐渐形成,火电行业也进入调整期。如何实现行业的不断成长、优化和升级?

刘源:漳平根据实际情况和龙岩市相应的“10+3”产业,提出“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3+6”产业,即电力、建材、纺织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0亿元以上,化工、机械、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产值分别达到10亿元以上,煤炭。今年,“3+6”工业产值达32.42亿元,增长25.5%,其中建材工业产值26543.80+0.9万元,增长4倍,林产工业产值4.56亿元,增长565.438+0.2%。漳平将继续深入实施项目驱动战略,以项目集聚生产要素,以项目延伸产业链,以项目培育产业集群,推动“3+6”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3+6”产业,科学筛选年度重点项目,集中精力和财力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电力行业将重点加快漳平热电公司“大小”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建材行业近期将重点建设红石泥二期、真红水泥二期、三德水泥等项目,中期规划建设沈达、武次、胡翔水泥厂,力争将漳平建成我省五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化学工业以基础化工原料的下游产品开发为主;机械制造业重点发展成套机械设备、机械材料、机械设备的生产加工;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木竹加工、蔬菜和茶果加工、畜禽加工;特色农业产业将努力打好“中国花木之乡”和台湾省农民创业园品牌,充分发挥生态农业作用,满足闽南金三角“后花园”发展需求,初步建成特色产业基地和生态农业基地,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作出新贡献。为增强漳平发展后劲,市委、市政府召开重大项目规划座谈会,征求2008年及中长期重点项目建议和规划,为漳平未来发展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

积极解决民生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

主持人:2007年漳平在改善民生方面有哪些新举措,效果如何?

刘源:让人民* * *享受发展成果。漳平全力把改善民生工程作为全市十二大工程之一,出台优惠政策,成立专门工作组,拨付专项扶持资金,全力做好工作,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07年实施17件为民实事项目,投资65438+6600万元。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实施和优化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三期工程,改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落实偏远农村教师补贴,合理配置城区周边教育资源,解决城区儿童入学问题,满足工业化、城镇化需求;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700.9万元,惠及2.5万个家庭,职业中专学生国家助学金43万元。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实施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搬迁,支持偏远乡镇卫生院购置医疗设备;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住院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目前,已补偿住院农民1.34万人,支付住院补偿727.66万元。农民参与率从2007年初的89.07%提高到2007年底的96.9%。针对猪肉、油脂等物资上涨情况,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277万元,能繁母猪直补654.38+0.65万元,油价补贴47万元。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建立困难群体救助保障制度和农村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制度,将121003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发放低保资金703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乡统筹就业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工技能鉴定扎实开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2%以内,培训农村劳动力4500人。大力实施农村路网改造工程,投资654.38+0.9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52.6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面。

主持人:2007年漳平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哪些新举措?效果如何?

刘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漳平市采取“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方式,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把“村庄规划、户用水泥路、家园清洁行动”三项任务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加大“以奖代补”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在示范村确定3个示范项目,分别是和平镇东坑村“村容整洁”、和平村“民主管理”、南阳乡南阳村“一村一品”,以点带面,先行试点。实施示范项目动态管理,建立项目跟踪、层层落实和责任追究制度、试点村周制度、100个村示范联系点动态监测季度制度,使试点村示范项目扎实推进。

刘源:目前,漳平市十个省级、龙岩级试点村中,已有三个村完成了“八图一书”、“五图一书”的村庄规划,还有七个村正在实施中。全市已完成户用水泥路43.12公里,完成今年任务的104.66%。全市有3个试点镇,19试点村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通过省级抽查验收,农村清洁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积极推进漳平台湾省农民创业园建设,促进两岸合作交流

主持人: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这对漳平建设台湾省农民创业园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目前运作如何?如何用好十七大的方针政策?创业园在促进闽台合作交流方面会起到什么作用?

刘源: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这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今年2月23日65438,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漳平调研台湾省农民创业园发展情况。陆书记要求漳平台湾省农民创业园充分发挥“五缘”优势,加快发展,加大制茶技术研究,打造彰显两岸交流合作特色的品牌,使永福高山茶成为福建名茶系列和两个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平台。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工作要求,漳平积极推进两岸农业合作,加快建设台湾省农民创业园。目前,已有36家台资企业入驻园区,涉及300多名个体台商。核心区永福镇入驻台资农业企业32家,总投资3.3亿元,其中高山茶企业30家。中部地区发展成为茶叶、花卉、反季节蔬菜三大产业,总面积8.4万亩。预计2007年三大产业产值将达到3.6亿元。目前已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园、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海峡两岸农民生产生活文化交流的“家庭花园”、新品种高产高效的“效益花园”。

刘源:为了加快漳平台湾省农民创业园的发展,漳平将抓住“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实施“4·51”工程,即建设台湾省农民创业服务、农产品检测、台湾省优良种苗引进繁育、台湾人度假休闲四个中心。高山绿乌龙茶生产、名花培育、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台湾省短低温果树种植、农产品加工等5个示范区,以及建立集高山茶、花卉专业交易、市场服务、大型农产品物流为一体的农产品产地综合批发市场体系。力争五年内将创业园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高山乌龙茶精品加工示范区、东南亚最大的杜鹃花生产出口基地、福建省最大的反季节高山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刘源:经过几年的建设,创业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两岸交流合作显著增加。漳平在两岸经贸合作中,认真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农业基础产业作用,打造更具吸引力、功能性和影响力的对台平台。通过优质服务吸引更多台商来漳平投资,“以台引台”成果进一步扩大。2007年,台湾省广材促进会、南投松岭斗茶协会、台湾茶叶协会等多个团体访问漳平,共商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提升,加强两岸民众沟通,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空间。二是推进漳平现代农业进程。台商带来了科技含量高、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先进、组织化程度高的现代农业经济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漳平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三是促进漳平经营农业观念的转变。台商的示范作用日益明显,逐渐带动当地农民形成高投入高产出、标准化生产管理、先进营销的先进理念。四是增加农民收入。台资企业的引进带来了人流和物流的持续增加,促进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