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影评

很多人说好,推荐。是的,很好,但只是技术上的好。镜头里,中国很美,很遗憾——为什么我们自己没有拍出这样的片子?为什么决定资金去向的部门把钱花在央视无聊的主旋律和类似的垃圾上,用傻傻的方式给这片土地上的人灌输要爱国,多拍这种片子,不是比什么口号都管用吗?!现在我只能在BBC的电影里感受中国的美。

这种感觉早在看日本的《岁时野鸟》的时候就很强烈了。日本四季的鸟和风景和北方家乡的有些相似,看起来好亲切。也许类似的电影,也就是单纯欣赏和赞美国家之美的电影,仍然不会被鼓励,因为这是去政治化的,与土地上管理国家的人无关。

回到BBC,主要问题在于镜头背后的知识。总之解释很有问题,充分暴露了视角的不同:即这不是我们文化眼中的家乡风光,而是旁观者的眼光,看到了美却缺乏理解。据说是一个系列。只看过阳朔那集和长城那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长城为线索的内容上。因为长城是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对文化的陌生感和不尊重会暴露得特别明显,不像面对野生动物和自然风景时,很容易持价值中立的立场。

阳朔那一集,最引人注目的是引用了一句话,“四条腿的人除了桌子不吃饭;有翼人除了飞机不吃”来调侃中国人的美食,把野生动物都吃了。这个位置作为闲聊没关系,但如果把BBC的电影当成严肃作品就不太合适了。说到底,吃饭不就是一种文化吗?为什么欧洲人说韩国人吃狗肉残忍不人道,而他们的斗牛是文明的?轻易判断人,有时只是知识短浅的表现。这让影片看起来不那么严肃。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来说,最大的敌人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等。外国人是不能轻易豁免的。当然,这很无聊。还不如引用几句奇怪的话来取乐。毕竟电影只是搞笑而已。

长城的问题大致如下-1。记录了鄂温克族温暖的生活后,解释来了:很难想象长城是来保卫这些人的。首先,长城是历史上东方农业文明为了对付游牧文明而选择的一种方法。用今天北方生活的温馨画面来质疑长城背后历代统治者的意图,镜头背后的主观批判意图太明显了,只能说和国内同类作品一样弱智。2.后来又介绍了蒙古人的生活,解说中提到长城是用来防御骑兵的等等。,这似乎说明摄影师知道长城的作用,但后来在介绍西方的长城时,对长城为什么建在这么荒凉的地方表示怀疑,这反映了两个缺陷。首先,他对生态环境的进化一无所知。今天荒凉的土地,过去可能是富饶的草原,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争夺拉锯的地区,生态脆弱,容易荒漠。第二,他们根本不了解游牧骑兵的机动性,没有军事常识。以上说明,相机显然不愿意去了解长城所代表的文明,却愿意去评价它。3.《蚕与帛》的解说看似玩笑,再一次揭示了这部电影其实只是外国人的一个消遣,而不是一部严肃的作品。而且明显刻意淡化了丝绸属于汉文化贡献的事实。丝绸之路上其他民族的历史贡献主要在流传。这个要求不高。BBC在面对这片土地的文化时,如果过分回避汉族的角色,显然不是尊重文化和历史的态度。服从当今西方的政治正确,在意其文化优越感,只是一种弱智的行为。我以为类似这种电影,BBC会配备熟悉中国文化的中英学者顾问团队。但就影片而言,镜头背后的文化视野和潜在分析框架完全处于外国驻华记者的水平,也就是说基本采取简单的二元对立立场,这是面对和处理文化问题时最没文化的表现。

所以,这只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片,向西方游客宣传中国是一个旅游目的地。但这部电影其实是中英合作的。很明显,从上面来看,中国没有能力影响摄像头的位置。至少,不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最多是商业合作者。充其量是为拍摄提供了便利,因为没有政府的配合,在中国是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片子的。中国观众贸然点赞,至少降低了对BBC的专业要求,呵呵。当然也可以这样扩展。毕竟BBC不是经常有机会面对另一个还活着的不属于西方的文明。这就是拍摄这部电影和在其他地区拍摄类似电影的区别,所以对BBC是一个考验。事实证明,BBC摄制组在文化上对中国的态度,和他们一百年前的祖先相比,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还是一个吃了很多稀奇古怪食物,因为一个不可思议的梦想,所谓创造所谓古代知识产权的国家,呵呵,他们留给央视去拍。当然,他们仍然采取弱化汉族,抬高少数民族的立场,这当然与当今中国不当的民族政策有关,但必须看到,这也是旧殖民者对殖民地的一贯策略。

然而,中国观众的悲哀在于,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通过BBC的眼睛惊叹壮丽的山河,想到一个词——爱。为此,我也会收藏这套碟片。BBC把它留给了央视拍摄。央视并没有表现出要拍的冲动,而是很开心得到了和BBC合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BBC没想到要殖民。只是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但央视却等着被殖民。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做这件事。其实本质上,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一般来说,我们的世界可以分解为物质历史和精神历史。21世纪,我们的世界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由货币、等价交换、自由贸易、平等博爱组成的物质世界,人类历史的长河被自由和自我的精神部分所主宰,各种文明如潮水一般涌向前台,一次次被回收到混沌的海洋中。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基础似乎都来自西方文化,这就像代表现代工业企业一样。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在这一轮平静的战争中,人类逐渐从松散的个体和部落接受了同样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悲哀之处在于,它的结局将是唯一的。我们不能说西方的制度不好,相反,它确实有很好的结构。只有当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标准都变成同一个取向时,我们才会惊讶地发现,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我们又一次被统治了,而且是对原本自我的彻底否定。文化输出是一种价值,现在世界的价值是从物质角度来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