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熔渣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大型金属矿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申请指南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大型金属矿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根据我国大型金属矿产基地资源特点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研究我国大型金属矿产基地复杂多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低品位复杂原矿资源高效提取及清洁生产技术;短流程少污染矿物延伸产品制备技术及设备。攻克大型金属矿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大型金属矿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集成创新体系。为我国大型金属矿产资源基地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该项目分为五个课题,每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如下:

课题1:金川铜镍矿资源高效开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和评估指标

1高应力破碎矿岩条件下自然崩落采矿技术研究

重点:金川ⅲ矿区高应力破碎矿岩条件下的掏槽掏槽技术、底部结构稳定性及类型、综合放矿控制及地应力控制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形成了一套高应力破碎矿岩条件下自然崩落采矿工业化技术,年产矿石654.38+0.65万吨,采矿成本降低50%以上;

2.铜镍硫化贫矿选矿工艺研究。

重点:铜镍硫化物贫矿的物质组成研究;硫化镍贫矿石磨矿浮选工艺优化研究。形成了一套技术方案经济合理、适用于铜镍硫化贫矿的选矿技术体系,并应用于生产。

考核指标:形成一套适合铜镍硫化物贫矿的选矿工艺并应用于生产。技术方案经济合理,易于现场实施。原矿品位0.55%的贫镍矿精矿镍品位达到5.5%以上,镍回收率≥70%;

3.高氧化镁镍铜精矿强化冶炼技术工业化研究。

重点:爱莎山或奥斯麦特镍铜精矿淹没低压富氧熔炼冶炼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高镁镍铜精矿氧气顶吹熔炼炉结构、镍锍钴保护熔炼工艺过程控制等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高氧化镁镍铜精矿集约化冶炼成套技术,实现工业规模化。处理含10%氧化镁的精矿时,镍回收率≥95%,烟气二氧化硫回收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尾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4.羰基镍萃取技术工业化研究。

重点:研究解决羰基法提取镍的中压合成工艺及设备;不同形貌粉体产品的分类,加压浸出渣和羰基渣的处理技术,贵金属富集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规模化。

考核指标:配套羰基镍产业化技术。达到年产1万吨镍产品规模;实现羰基镍产品的系列化,产品性能满足用户要求;贵金属回收率达98%以上。

第二,资金的投入

国家投入800万,要求申请人以不低于国家拨款1: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三、申报要求

1.项目申请人应是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开发的科研机构。应对金川铜镍矿资源和金川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生产技术、建设和发展有较好的了解,在相关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同时要求申请人具有承担国家相关科技项目的经历和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研究基地。

2、申请人应具备相关技术力量、成果和一批学术技术人员,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可行,研究目标明确,成果具有科学价值和示范作用,自筹资金能够落实;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议题二: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及设备研究。

一、研究内容和评估指标

1及氯化法钛白粉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利用攀西钛资源为原料,研发高钙镁或细晶粒钛原料氯化设备和技术;高钒四氯化钛精制新技术和新工艺:30kt/a氯化法钛白氧化反应器形成了适合攀西钛资源特点的钛白生产成套技术和设备。

考核指标: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氯化钛白成套关键技术。完成200mm沸腾氯化炉热态试验,钛原料中二氧化钛氯化率≥92%。新型氧化反应器平均运行周期≥20天,氧化产物金红石率≥99.0%。采用热还原-电解法制备钛金属。钛金属纯度达99%以上,电解槽规模达到500A,形成日产5 ~ 10 kg钛金属新技术中试平台。建成年产3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

2.25MVA大型电炉冶炼钛渣工程技术研究

重点是:自焙电极移植到半封闭钛渣熔炼炉,半封闭炉改封闭炉,自焙电极烘烤技术及工艺系统,组合自焙电极在大型半封闭间歇式钛渣熔炼炉中的应用技术。

考核指标:利用25MVA大型钛渣冶炼电炉建设年产6万吨钛渣生产线。酸溶渣二氧化钛≥73%,氯化渣二氧化钛≥86%,钛收得率≥90%;酸溶渣电耗≤2500kwh/t,氯化渣电耗≤3000kwh/t,电极电耗≤50kg/t?渣。

3.高钛高炉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重点:高钛高炉渣碳化、碳化渣低温选择性沸腾氯化、粗TiCl4 _ 4精制成套技术及装备;废酸处理含钛高炉渣制备富钛料和高品位金红石型钛白粉的成套技术和设备;含钛高炉渣生态处理技术研究:含钛高炉渣提取金属钛或钛合金技术;钛及钛合金提取尾矿应用相关技术的开发研究。

考核指标:高钛高炉渣碳酸化、低温氯化提钛、高炉渣中钛的碳酸化率≥80%、碳化钛的氯化率≥90%、钛的总收率(高炉渣?海绵钛)≥65%;用钛白废硫酸处理含钛高炉渣,形成年产3万吨富钛料和2万吨硫酸法钛白的示范工程。高炉渣中钛回收率70%,优质富钛料品位≥92%,MgO+Cao≤1.5%,硫酸钛白项目配套废酸和绿矾利用率100%。开发出高品位金红石型钛白粉,质量达到R930、R680、R980,提钛渣利用率65438。用含钛高炉渣制取钛合金时,炉渣中钛的回收率达到80 ~ 85%,炉渣的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4.转底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工艺研究。

重点:转底炉法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技术、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渣铁分离技术、熔渣提钒提钛等。

考核指标:完成转底炉直接还原钒钛磁铁矿工业试验,形成钒钛矿直接还原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成套技术。金属化球团产品中铁的金属化率≥85%;从含钒生铁和钛渣中提取钒和钛,回收率分别在75%和72%以上。

5.攀枝花表外矿石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重点:攀枝花表外矿石高效利用方案设计、攀枝花表外矿石经济合理的采运储方案、攀枝花表外选矿工业试验等。攀枝花表外矿产综合利用配套技术。

考核指标:表外矿石原矿品位18.44%时,钒钛精矿产率18%,TFe品位≥55.00%,v2o 5≥0.55%,TiO 2≤10.00%,回收率52%。钛精矿产率6%(磁尾),TiO 2品位≥ 47.5%,回收率40%。建成年加工表外矿500万吨、优质铁精矿70万吨以上、钛精矿654.38+0.5万吨的示范项目。

第二,资金的投入

国家投入800万,要求申请人以不低于国家拨款1: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三、申报要求

1.项目申请人应是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开发的科研机构。应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和攀钢集团的生产技术、建设和发展有较好的了解,在相关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同时要求申请人具有承担国家相关科技项目的经历和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研究基地。

2、申请人应具备相关技术力量、成果和一批学术技术人员,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可行,研究目标明确,成果具有科学价值和示范作用,自筹资金能够落实;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议题3:包头稀土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和评估指标

1、包头稀土矿冶炼新技术、新设备技术研究

重点:浓硫酸低温动态焙烧设备及工艺工程技术;不皂化萃取剂的萃取分离技术:从水浸出液中分离回收钍的新工艺:含氟废气高效净化技术及氟化物综合回收工业试验;包头稀土精矿清洁冶炼及综合利用整体工艺优化设计研究。

考核指标:形成包头稀土矿焙烧清洁生产工艺体系,分解率大于95%;浸出渣中钍含量小于500ppm,比活度小于GB9133-88规定的7.4×104 Bg/Kg,符合非放射性残渣国家标准。废气中氟含量小于GB3095-1996规定的2mg/m3,符合国家排放标准。钍的回收率大于93%,氟的回收率大于95%;完成2000吨工业试验。

2.包头铌资源选冶新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重点:铌全浮选新工艺流程、高效BG-H铌分离药剂、稀土浮选尾矿铌铁综合回收;铌精矿冶炼新工艺研究。

考核指标:完成铌选矿冶金工业试验,形成1400t/a低品位铌铁生产能力。铌精矿含Nb2O5≥4%,铌收率25 ~ 30%。低品位铌铁Nb≥15%,Nb/P≥15,铌收得率75 ~ 80%;试制了少量Nb≥30%、Nb/P≥20、Nb收得率≥65%的中间铌铁。

3.包头稀土资源选矿新工艺研究。

重点:包钢选矿厂尾矿选矿新技术(包括新药剂、新设备、新工艺)研究,开展选矿工业试验和产业化研究。

考核指标:稀土精矿:品位≥60%,回收率由50%提高到65%,Cao≤8%;达到年生产能力:7万吨稀土精矿生产规模≥60%。

4.包头难选复杂氧化铁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重点:不同选矿条件下,各种矿物的最大分离系数条件;新型浮选药剂开发及选矿工艺优化研究。

考核指标:难选复杂氧化铁矿石浓度:TFe≥63%,回收率≥70%,达到年产200万吨铁精矿的生产规模≥63%。

第二,资金的投入

国家投入800万,要求申请人以不低于国家拨款1: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三、申报要求

1.项目申请人应是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开发的科研机构。应对包头稀土铌资源和包头钢铁集团公司的生产技术、开发建设有较好的了解,在相关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同时要求申请人具有承担国家相关科技项目的经历和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研究基地。

2、申请人应具备相关技术力量、成果和一批学术技术人员,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可行,研究目标明确,成果具有科学价值和示范作用,自筹资金能够落实;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大厂锡锑铟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一、研究内容和评估指标

1,多危险源矿床高效开采与安全环境控制综合技术

重点研究:高品位破碎矿段诱导崩落安全高效回收技术、硫化物矿床采空区积水探测与突水灾害防治技术、地下热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高应力条件下矿柱群安全开采技术、铜坑地区地压形态探测与数值模拟处理技术、矿区微震监测与灾害控制技术等。

考核指标:形成多种灾害矿体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集成体系。高枫锡矿采场生产能力≥300t/d,采矿损失率≤10%,采矿贫化率≤15%,堵水率90%以上,该矿未发生灾难性地压、渗水和热害事故。铜坑锡矿矿柱群采场生产能力大于等于800 t/d,矿柱开采损失率小于等于25%,采矿贫化率小于等于20%,该矿未发生灾难性地压事故。

2.大厂贫锡多金属矿高效经济选矿工艺及设备研究。

重点:多级高效重选设备结合废物处置新技术、高效磨矿分级技术、硫化矿铅锑锌硫无氰分离技术、超细贫铅锑锌矿及锡石矿泥回收新技术、高氧化硫化矿锡硫砷回收技术及设备、贫锡多金属矿选矿技术及设备。

考核指标:原矿含锡≤0.5%、铅+锑≤0.45%、锌≤2.00%时,锡精矿品位≥50%,回收率由63.5%提高到66%;锌精矿:品位≥47%,回收率由68%提高到71%;铅锑精矿:铅+锑品位≥45%,铅回收率由55%提高到60%;选矿成本下降10%以上。

3.锡、铅、锌伴生尾矿资源高效回收和无害化直接利用技术研究。

重点:尾矿中锡、铅、锌有价金属高效回收关键技术,尾矿湿法提取复合矿技术,铁、钙、硅渣无害化直接利用技术。

考核指标:精矿品位Sn≥40%,Zn≥40%,Pb+Sb ≥ 30%,S ≥ 35%,回收率Sn≥45%,Zn≥50%,Pb ≥ 40%,S≥40%;尾矿利用率?90%,缩短回收流程;复合铅锌合成铅锌铌和铅锌钽新型电子信息器件,品质因数?20000;非金属富硅渣的转化率?80%;钙铁纳米粉≤300nm;铁酸锌系列薄膜具有可见光响应,甲基橙溶液光催化降解率≥ 80%,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国家标准。

4.无铁渣湿法炼锌提取铟和铁源物料新工艺研究。

重点:从高铟高铁矿浸出渣中提取铟,从萃余液中制备* * *粉,从* * *粉中制备软磁铁氧体。

考核指标:完成无铁渣炼锌提铟新工艺及铁源材料工业试验,资源组分利用率:Fe≥90%;锌从88%增加到93%;年从63%增加到88%;铟锌提取车间成本降低25%,软磁材料比“直接-* * *沉淀法”降低20%,比“* * *沉淀法”降低30-50%;低功耗软磁产品符合PC40标准,高磁导率软磁产品符合R10K标准,电解锌符合零电解锌标准,精铟符合国标;实现含铁废渣(窑渣或黄钾铁矾渣)和二氧化硫在高铟铁闪锌精矿湿法炼锌提铟过程中的零排放。

5.铟锑铁高科技产品短流程制备及产业化技术研究。

重点:大尺寸超高密度ITO靶材制备新技术产业化、富锑物料氯化-蒸馏-结晶制备胶体五氧化二锑、湿法炼锌废渣制备透明氧化铁。

考核指标:实现5t/a大尺寸超高密度ITO靶材制备新工艺的产业化。ITO粉体粒度:D50 = 30 ~ 70 nm,纯度: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