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智能完成A轮融资,领投GQY视频老板“新瓶装旧酒”资本局。
据景富数据显示,上海吴京智能近期完成a轮近亿元融资,东方富海为领投方。记者查询到,吴京智能成立于2019,通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定位。
可惜这家机器人公司的前身是上市公司GQY视讯(300076)的机器人事业群。换句话说,吴京智能是从GQY视频分离出来的。最重要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是GQY视频的前实际控制人郭。
郭9年在GQY视频套现超6543.8+0亿。10 6月13日,记者致电GQY视频董秘办,其工作人员证实,GQY视频已完成机器人业务的剥离,剥离时间从2016开始。至于剥离的原因,该工作人员坦言:“机器人业务不赚钱。”
吴京智能的前身没有赚钱。
作为热门赛道,机器人领域的投融资依然呈现高增长趋势。云秀的资本投资经理李俊超博士告诉记者,“未来机器人的数量肯定会很大,会超过全球人口。里面有很多主芯片和传感器芯片。”
但就吴京智能而言,这家公司虽然布局机器人领域较早,但一直不赚钱。这一点从GQY视频的年报就可以看出来。
2016年报显示,GQY视讯对主要业务模块进行了战略升级,形成了“AR-VIS”和“智能机器人”两大类别。其中,智能机器人业务的主体公司是上海新世纪机器人。
天眼调查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2010,2014获得A轮融资,投资方为GQY Video。在当年的募集资金项目介绍中,GQY视讯于2010登陆创业板,实际募集资金810万元,其中超募资金约5.42亿元,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募集资金余额为617万元。
对于6亿元的募集余额,时任GQY视讯实际控制人郭表示,这6亿元将用于机器人行业的和生产以及并购投资。
但是,从高科技到业务从市场剥离,GQY视频在机器人业务上的溃败是非常迅速的。
2015年报显示,GQY视频机器人相关行业的库存为93,比2014年宣布进军机器人行业时的54增长了72.22%。
然而,2015年,GQY视讯签订了1000套“反恐机器人”智能单警和移动警务平台产品,合同总金额6500万元。由于当年执行效果不佳,受终端客户采购审批流程和产品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影响,与浙贸的销售合同执行进程大大延迟。
这意味着机器人业务GQY视频一起步就发展不利。
2016年GQY视频机器人相关行业产量164,仅售出38台,库存达到127。与2015年相比,该数据波动剧烈,分别为100%、-53.09%和126%。与此同时,2016年,机器人相关行业收入仅为204.2万元,占总收入的1.19%。
从2017到2018,智能机器人中GQY视频的销量只有24和107,对应的产量是35和116。更别说2019 -2020年,销量分别是7和5,GQY视频2020年不再生产机器人。
对此,GQY视频董秘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机器人业务已经剥离。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新时代在寻求融资时,根据已披露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当时预测投资项目2015 2019销售收入将达到25610亿元,对应的净利润为3.2亿元。但与新时期上海的实际情况相比,两者相差甚远。
有没有核心技术?
除了吴京智能的前身GQY视频机器人业务不赚钱,市场更关心的是这项业务为什么不赚钱。
要知道,2015左右是机器人领域投融资最红火的时候。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2015年机器人领域发生了83起融资交易,几乎是2014年45起的两倍;同时投资增加115%。
既然这么多机构看好机器人领域,有钱的GQY视频也投入了真金白银,但为什么机器人业务最后还是崭露头角了呢?
记者看到,在GQY视频涉及的机器人公司中,上海新世纪是这样介绍的:公司拥有108项专利,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智能平衡控制系统核心技术的新型科技企业。
但2016年报披露,上海新时代机器人作为当时的子公司,获得上海市科委“基于串联-并联-串联的重型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资助1.2万元。遗憾的是,截至2018 12 31,该项目的验收尚未完成。
同样,2017年8月,子公司上海新时代机器人也收到上海市闵行区科委“车辆自平衡救援平台”补贴12万元。但截至2018 12 31,该项目的验收尚未完成。
换句话说,被寄予厚望的“智能机器人”业务,并没有完成GQY视讯和当时实际控制人郭的预期,而是以项目尚未竣工验收而告终。
另一方面,在2018年度报告中,GQY视讯还披露了发明专利,其中受理申请6项,授权外观设计专利2项。该服务机器人已获得3C、CR认证等国家认证证书。
什么是3C和CR认证?记者发现,3C认证是指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我国政府为保护国家安全和消费者人身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据法律法规实施的产品合格评定制度。
至于CR认证,并不是强制认证,认证的意义在于保证机器人的安全性和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很多科研项目、政府采购项目、大型终端用户项目都需要使用有认证保障的产品,所以要求机器人有CR认证作为投标的门槛。”一位机器人行业人士表示。
然而,即使有了这两个基础门槛的认证,GQY视频在机器人业务上的道路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最尴尬的是,2065438年7月14日,GQY视频与浙江尚同签订了1000台“反恐机器人”,涉及金额6500万元。由于实际客户对订单的修改,商品市场的价格变化,以及甲方的销售模式未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导致合同延期...
郭新瓶装旧酒?
GQY视讯2019实际控制人拟变更为开封市政府,其金控科技已支付8亿元转让款。转让时,GQY视讯将宁波奇科维智能科技、宁波GQY自动化系统集成、上海新时代机器人转让给郭、袁向阳。
自从智能从GQY视频中分离出来,郭新成立的智能就是新瓶装旧酒。在机器人领域,目前这项技术的研发情况如何?
创道投资咨询合伙人卜日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服务机器人还处于早期阶段,行业的成熟和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细分行业,比如家庭服务中的扫地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因为其消费电子属性强,已经开始逐渐被市场接受,而商用服务机器人,因为其toB属性强,市场的认可度取决于其能否解决B端客户的真实需求。”
因此,在卜日新看来,目前还处于商家“尝鲜”阶段,整体需求还有待市场验证。
至于技术层面,卜日新认为,与服务机器人相匹配的AI技术基本成熟,如AI图像识别、语音语义识别、SLAM环境构建、lidar等。这些都不是服务机器人普及的真正障碍。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实力也能把这些技术整合到机器人上。
“服务机器人最大的问题是实用性。如果只是停留在早期采用阶段,短时间内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但长期来看吸引力不是很大。比如酒店配送机器人,大部分都需要人工干预,比如选货配送,人工设置等。,并没有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卜日新表示,服务机器人的发展需要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目的,让业主真正有动力大规模部署。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服务机器人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toB赛道上的服务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是其中的典型场景和热门赛道之一,已经进入快速产业化阶段。
“从技术角度来说,服务机器人可以理解为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硬件层面,如激光雷达、传感器、芯片等。,主要是外包,外资占据强势主导地位。”卢表示,现在大部分机器人厂商更侧重于软件技术,如控制器算法、视觉算法、人机交互系统等。
“但是软件层面的技术需要长期的迭代和优化。这个过程需要在典型的场景中进行测试。验证、反馈、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陆认为,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尤其是在相对复杂的场景下,技术上的差距更能体现出来。
因此,在鲁看来,机器人企业的缺口还是很大的。“这种差距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迭代。在机器人领域,任何高精尖技术最好的归宿都是让它回归行业,回归场景,在应用中创新价值,而不是纯粹的技术。哎!”
在此背景下,东方富海向吴京智能投资近亿元。卜日新认为,企业融资和估值取决于未来的成长空间和市场规模,给出较高的估值,说明投资机构看好这个行业,但也存在投资机构误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