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的食物创意?

慈禧用来暖胃调经的红糖姜茶,现在成了网络上热销的姜茶,听起来很诱人。

继“故宫淘宝”文创产品大受欢迎后,600年历史的故宫瞄准了消费者的味蕾,名为“我的心”的故宫食品近日在天猫开卖。脱胎于皇宫,纯手工、接地气的营销风格让故宫美食一经推出就俘获了不少年轻人。

创意“御膳”引来美食赞

前不久,故宫美食《我的心》在天猫开售时专门召开了发布会。如此高调的卖菜,在故宫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此次发布的具有宫廷特色的美食有笑栗、贵妃糕、八珍粥、五仁酥、姜茶等。说它们独特,是因为它们结合了故宫的文化内涵,源自正宗的宫廷食谱。

“我的心”天猫旗舰店目前有15款商品上架。从月销量来看,本月前两天,9种食品销量超过100,最抢手的贵妃糕,215g包装,售价48元,月销量447盒。“自古以来,君王都是亲征护国,我也能悄悄保护后宫美女们永远丰满。”这些带有宫廷风味和幽默的产品介绍,加上精致的包装,吸引了不少用户的好评。“有价值有内涵。”“包装精美,没什么好说的。味道不错,性价比高!”

天猫旗舰店运营负责人陈刚表示,大多数产品在销售一个多月后都非常受欢迎。他认为,这不仅是因为食物“自带故宫光环”,还因为食物全手工制作,质量上乘。例如,贵妃糕是由天津的一位老字号大师杨鸿年制作的,“优雅的栗子”栗子来自燕山制作的古老栗子。

《我的心》的主要消费者是年轻人。“回头客特别多,出乎我们的意料。”陈刚现在头疼的是,所有的食物都是手工制作的,最畅销的食物一直供不应求。前段时间玫瑰蛋糕甚至断货好几天,最后还得预订才能发货。

在“旧纸堆”里吸出新味道

66岁的袁红旗教授是故宫食品的合作顾问。退休前,她是故宫博物院的研究馆员,专门研究故宫博物院的生活和饮食,至今41年。正是她,从故宫浩如烟海的档案中挖掘出了宫廷饮食的古老食谱,为故宫美食走向消费者开辟了一条新路。

如今,袁宏奇仍在故宫一个僻静的小院里从事饮食研究。早些年,因为档案没有整理好,袁宏奇不得不手工收集档案。从1978到2002年,一份就是24年,复印的档案能装好几箱,涵盖了清朝皇帝的日常饮食。皇帝也是普通人。从这些饮食档案的点点滴滴中,袁宏奇发现了清代宫廷饮食的精细化变化过程,还整理了大量古代宫廷食谱。

“但是‘纸东西’没有味道。”虽然故宫之前有制作宫廷美食的想法,但一直做不出来。这些珍贵的古代宫廷饮食食谱,至今仍白纸黑字,沉睡在史料中。这也是袁红旗心中的遗憾。

这一次,故宫抓住了消费趋势,将这些御膳正式商业化。《我的心》终于出现了。看到朝廷惯吃的粮食变成了热闹的小吃,通过电商平台到了普通消费者手中,袁宏奇多年的遗憾也就弥补了。

适应年轻口味有待验证

精致是宫廷食品的最大特点。袁宏启说,很多宫廷食品来自民间,但入宫后,在食材的选择和做法上都更加讲究。历史上,皇宫的“建府”代表着皇家的标准和规范,以老字号为代表的传统工匠都是按照这个标准生产制作的。

陈刚说,故宫的食品生产仍然是宫廷路线。成分和制作过程都经过精心挑选。例如,玫瑰蛋糕中使用的玫瑰来自北京西部的苗丰,这里的玫瑰是历史上的贡品。在技术上,故宫食品的研发和量产都是由老字号完成的。比如浙江有200多年历史的寿泉斋承接的“公主永远温暖”姜茶姜饮。

这对于迫切需要年轻消费者关注,想要提升品牌的老字号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商务部中华老字号保护和促进专家委员会专家丁慧敏表示,希望通过在故宫创造美食,让传统老字号展现新的活力。

背靠故宫这个IP(知识产权)富矿,故宫美食的拓展空间非常巨大。陈刚介绍,“我的心”未来将继续丰富美食品类,推出更多时令宫廷美食。不过,虽然故宫食品在营销和产品研发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口味是否真的能长期吸引年轻消费者,还需要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