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资本理论与资本理论的区别

1.皮切蒂只是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积累的判断。法国青年经济学家、巴黎商学院教授皮凯蒂的新书《21世纪的资本》引起了巨大反响。英文版于2014年3月上线,仅两个月就卖出了4.6万册。值得注意的是,皮凯蒂将资本和劳动视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他认为两者都用于生产,分享产出的收益。资本和劳动力的区别在于,资本可以买卖和拥有,理论上可以无限积累。劳动力是个人能力的运用,可以有偿,但不能归他人所有。同时,皮切蒂在其著作《21世纪的资本》中提出的主要理论是:由于投资回报率往往高于增长率,贫富不平等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因此有必要向富人征收全球累进税,以保护民主社会;正因为资本回报率总是倾向于高经济增长率,所以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现象。可以预见,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将继续扩大,建议开征全球财富税。这本书根据19世纪思想家的著作展示了皮凯蒂的观点。书中分析的核心是一个经济体的资本(或财富)与其年产量的比率。从1700到一战,西欧国家积累的财富大约是国民收入的700%。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富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农业用地的重要性在逐渐降低,而工业资本——工厂、机械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增加。但财富占比依然稳定在较高水平。1914之前,世界经济形势很不平衡。1910年,最富有的10%欧洲家庭控制了社会总财富的90%左右。资本产生的租金和红利使收入不平等程度更高;最富有的10%赚了社会总收入的45%以上。皮凯蒂的著作指出,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几乎没有不平等性自然下降的迹象。1914到1950的战争和经济萧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不平等。战争对资本、国有化、税收和通货膨胀造成了物质损失,而大萧条则通过资本损失和破产摧毁了财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所有者再次繁荣和发展。财富与收入的比率随着收入不平等的加剧而增加,财富的集中度正在接近一战前的水平..皮切蒂在书中用数据有力地证明,现在正在倒退到“继承资本主义”的时代。在这样的制度下,经济收入不仅取决于财富,还取决于继承的财富。所以个人背景的重要性高于后天的努力和天赋。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因阐述库兹涅茨曲线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库兹涅茨曲线是一种用于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关系的理论。库兹涅茨的研究表明,收入不平等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曲线认为,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不平等程度会增加,但达到一定阶段后会减少。二战后西方世界经历的繁荣时代似乎支持了库兹涅茨的理论,即贫富差距的缩小伴随着高增长。二战结束以来,库兹涅茨的倒U型收入曲线和资本主义贫富差距会不断缩小的观点受到质疑。除了短暂的衰退,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稳定发展。尽管如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和贫富之间的矛盾继续增加。自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以来,贫富分化终于成为欧美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比如奥巴马的国情咨文,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关于贫富差距的。欧美一些主要报刊杂志也对贫富分化进行了无休止的分析和讨论。皮切蒂用1914之前的数据和1950之后的数据来说明库兹涅茨曲线只是一种特殊现象。在皮切蒂看来,库兹涅茨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这一理论并不符合事实,贫富差距随着经济的成熟而缩小并不是一个持久的规律。他说,人们没有理由认为资本主义会自然逆转日益加剧的不平等趋势。他认为,20世纪贫富差距的缩小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贫富差距的缩小与当时的战争、工会运动和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有关。皮切蒂在书中引用了大量数据来否定库兹涅茨的收入曲线以及相应的资本主义发展会缩小贫富差距。认为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社会危机。根据皮凯蒂的研究结论,现在全世界都在回归“绝望的资本主义”。在“绝望的资本主义”条件下,贫富差距必然会加大,而不是缩小,资本主义制度不会自行调节贫富差距的扩大。皮切蒂的研究表明,在约300年的观测数据中,平均投资回报率维持在每年4%-5%,而GDP平均每年增长1%-2%。5%的投资回报率意味着财富每14年翻一番,而2%的经济增长意味着财富翻一番需要35年。在100年期间,拥有资本的人的财富增加了7倍,是初始水平的128倍,而整体经济规模(大致靠收入生活)只会比100年前大8倍。虽然有资本和没有资本的人都变得更富有了,但是贫富差距变得非常大。皮切蒂认为,在“正常”的资本主义制度下,4%-5%的资本年回报率总是大于1%-2%的经济年增长率。这个基本事实是,资本持有者的收入增长永远高于普通人。因为前者的收入只有一小部分会用于消费,更多的会转化为资本,而几乎所有的普通收入都会用于日常消费。随着资本持有者拥有的资本越来越多,贫富差距会不断扩大。正如皮切蒂所说:“马尔萨斯、李嘉图、马克思等许多经济学家在几十年的收入不平等讨论中,从来没有使用过任何数据或方法在不同时期相互比较。”皮切蒂认为他自己和他们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他使用了大量的史料。他的优势在于“这是客观数据第一次成为主角”。虽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高度评价了皮凯蒂的数据:“我不认为我应该对此感到惊讶。我参加了二十多年关于不平等的辩论,还没见过保守的‘专家’能驳倒这些数字而不会在智力上磕磕绊绊。”但事实上,保罗?克鲁格曼的说法夸大其词,不准确。其实皮凯蒂的数据还是很有问题的。根据皮凯蒂的研究数据:“资本回报率总是远高于这个数字:长期观察得出的中值是每年4%-5%。”“根据现有的最佳估计,从1700年到2012年,全球产出的平均增长率为1.6%,其中人口和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为0.8%。”皮切蒂在《经营“世袭财富”的人》一文中认为,过去300年对工资财富的详细探索证明,近几十年来不平等现象有所扩大,而且很快会变得更加严重。那么300年意味着资本回报率将是21倍,是初始值的2097152倍。如果初始资本只有1元,300年后达到2097152元;但是300年经济增长只能是8.6倍,按照9倍计算只能达到512倍。一开始经济增长100元,300年只能达到51200元。这种结果可能吗?显然,皮切蒂的证明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是他想当然而已。换个角度看问题,皮切蒂的统计工作实际上只用了300年的数据来进一步证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积累的论断——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财富积累在一极而贫穷在另一极,贫富差距会继续扩大。第二,马克思运用逻辑分析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收入严重不平等的根本办法。在《资本论》第二十三章中,马克思研究了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和资本主义积累造成的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这个规律表明,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在另一极是贫困、劳动折磨、奴役、无知、粗鲁和道德堕落的积累。它揭示了资本财富的增长和无产阶级状况的恶化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会继续积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实行扩大再生产。一方面,由于资本扩张是通过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来实现的,因此资本扩张的过程也是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的过程。另一方面,在资本扩张过程中,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同样的劳动力可以推动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因此,生产资料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必然快于劳动人口的增长。这种现象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口的增长总是快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资本积累的过程就是“机器排除工人”的过程,也是工业后备力量形成和扩大的过程。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不断积累,并按其能力和规模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工人人口,即超过了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所以是剩余的或追加的。”相对过剩的人口反过来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手段,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这部分过剩人口形成了庞大的产业后备军,可以根据资本增殖的需要随时提供可剥削的劳动力,同时资本家可以利用相对过剩的人口进一步加强对在职工人的剥削。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在职劳动者的过度劳动,从而进一步加剧劳动者的失业和贫困。在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两个直接后果。马克思把两者的关系概括为:“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其增长的规模和能力就越大,这样,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就越大,工业后备军就越大。可支配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扩张力一样,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工业后备力量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是一起增加的。但是,相对于活跃的劳动力,这种后备力量越大,剩余人口就越多,他们的贫困程度与他们所遭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的穷人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政府认为需要救济的穷人就越多。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表明,资本主义的社会财富即功能资本越大,社会劳动生产率越发达,工业后备力量越多;产业后备军越大,往往失业的人就越多;失业的人越多,工人阶级就越穷。结果必然是贫富差距的扩大。皮切蒂说,贫富差距将会极大,最终使民主社会无法正常运转。这个结论其实只是论证了马克思很早以前就提出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皮凯蒂指出,财富集中增长的现象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影响巨大。皮凯蒂认为福利社会解决不了问题:无论是教育、医疗保险还是所得税都不能有效解决社会资本分配不均的问题。皮切蒂觉得,今天的社会可能正在进入一个财富集中的时期,贫富进一步分化。经济增长乏力,资本所有者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收入份额,并通过再投资进行积累。最终,这种模式,加上继承的因素,会造就一个懒散的资本家阶级。相比之下,中低收入阶层虽然努力了,但依然生活艰难。皮切蒂认为,只有通过“劫富济贫”的大规模税收政策,才能解决现有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和危机。为此,他在书中提出,应该对全球资本进一步征税(非常富有者的年税率从0.1%到10%不等)。他还建议对收入超过50万美元的人征收80%的所得税。在我看来,皮切蒂不是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皮切蒂实际上只是重复了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提出的维持资本主义生产、改变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主张。事实上,资本回报率高于收入增长率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皮切蒂只停留在分配领域,未能深入生产过程,揭示这种不平等的内在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关于“资本的限度是资本本身”的判断仍然是正确有效的。问题是,在资本主义政治环境下,皮切蒂有可能对最富有的人征收80%的税吗?其实凯蒂的策略绝对是天方夜谭。皮切蒂在上海的演讲中提到“发烧的人没有体温计是无法降温的”。皮凯蒂认为,税收是一个“温度计”,不仅可以筹集资金和进行再分配,还可以使收入和资产透明公开。皮凯蒂的比喻显然不恰当。温度计一定不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温度计只是一种测量体温的仪器。同样,税收也不能让收入和资产透明公开。由此可见,皮切蒂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是多么幼稚,更多的是武断。马克思运用逻辑分析方法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严重收入不平等的根本办法。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研究,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剥夺小私有制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社会经济条件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时,剥夺的对象不再是个体私营业主,而是大资本对小资本的剥夺,即“一个资本家推翻许多资本家”的剥夺过程。这种剥夺首先是通过资本集中实现的。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家之间竞争激烈,大资本推翻小资本,吞并或控制小资本,从而使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随着资本集中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也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随着科学越来越自觉地应用于生产技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劳动资料越来越转化为多人使用。生产过程也变成了很多人一起劳动的社会化过程,劳动的产品也变成了很多人一起劳动的结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生产越来越专业化,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越来越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生产社会化必然要求社会占有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资料。但是,在资本集中的过程中,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因此,哪个部门利润高就会把资本投入到哪个部门,从而破坏了社会的按比例生产;为了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总是尽可能压低工人的工资,从而造成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不断扩大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越来越不适应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资本积累的过程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从而为自身的灭亡准备物质条件。“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已经到了与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爆炸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即将敲响。被剥夺者将被剥夺。”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会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正如马克思所说:“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次否定。但是,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自身的否定。这是一个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即在合作和同样占有土地和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这一历史趋势不可逆转的结果。当然,皮切蒂对当代资本主义严重收入不平等的批判仍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它至少使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完美,促使人们思考如何选择未来:一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抛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另一种是通过改良来改造资本主义,通过福利国家的道路来约束资本和市场,减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的冲击,缓解社会矛盾和对立。这是从不同的阶级角度和不同的阶级立场必然要采取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历史会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