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三国杀》:行业的敌人是谁?
2020年的神奇开局,即使到了下半年,形势依然严峻,大洋彼岸的领袖无视Tik Tok的火星格局,誓要封杀;微信可能再次被美国政府封杀。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恶化,在经历了一波贬值狂潮后,中国币圈仍处于多事之秋。
直观来看,这一波DeFi热潮本来是阻挡了集中交易所,但是太热闹了。先布局完智能链的币安易一头扎了进去,一时没反应过来的OKEx和火币成了局外人。随着币安智能链的不断表现,OKEx和火币只能抢着补课。根据各种有意无意的披露,这两家公司很可能在defi和公链领域有大动作。
据统计,OKEx、币安、火币Pro的成交额接近全球成交额的40%。从现货交易量来看,彼岸排名第一,这三家公司在衍生品领域都是前四。以上三家交易所在中国市场是真正的三足鼎立。这三家由中国人创办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之间的恩怨,可谓是一场币圈的“三国杀”。
2065438+2008年5月,爆仓维权者光顾OKEx关联公司,OKcoin办公楼被曝被保安殴打;币安和红杉资本陷入困境,火币却热情地向红杉资本招手;OKEx的创始人徐明星刚刚和火币李林喝完一杯酒。OKEX前高管李树峰宣布辞职,以光速加入火币。火币Pro、币安、OKEx已被央视经济信息网点名。2020年3月12日汇市动荡后,OKEx和火币的宕机上演了维权大戏;近日,由于碧安智能链条上的挖矿项目无常,碧安迎来了维权罗生门。.....
更让人惊讶的是,币圈的“黑稿”从来没有缺席过。它利用制造各种花边丑闻的形式“互黑”同行,竭尽全力用舆论“打压”同行...甚至还有人专门推出了“货币安全黑幕”的网站。(截至发稿时,不知道是网站建设者良心发现还是被举报投诉,所以打不开。)
至于币圈的“人身攻击”,更是如此。比如恶意p图,抹黑同行进行色情营销——毕安的何毅、刘浏、齐琦都是恶意p图,并对其发起人身攻击。奇怪的是,OKEx曾在其官网公开发布关于同行的负面消息,后又删除。
币圈的“撕裂”程度甚至比国内娱乐圈还要奥斯卡。当然,对于熟悉币圈的“吃瓜群众”来说,三大交易所之间的“内斗”可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就在去年7月,三家知名交易所(币安、火币、OKEX)因为币安对BNB的第八次破坏引发撕逼大战,于是我们吃瓜了。有各种各样的“黑公关”,不一而足。
比如本月刚刚上线的币安智能链,就完全是一个“黑掉”的项目,因为目前三大公司中,只有币安一家先拿出了智能链,其他两家暂时都做不出来,所以斗争不上台面。另外,智链刚开始运行的时候,一个线上入驻的项目开盘业绩就泡汤了。虽然这个锅在币上有点尴尬,但最终还是被抓住了,于是真假“维权群”等黑公关手段随之而来。
事实上,OKEx、霍比、边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流派的历史脉络中看出端倪。OKEx的“前身”OKCoin和火币是国内交易所的老品牌,都是2013创立的。据熟悉币圈的“老人”介绍,刚开业的时候,两家是邻居,住在同一栋楼里。
比特币的“疯狂”让这两个交易所成为行业之首,一度占据全球比特币现货交易份额的50%以上。在早期,OKCoin非常注重用户体验。就算用户说丢了几个硬币,OK也会给出解释。"他越努力工作,就越幸运。"早期OK先后获得数百万天使投资,之后又获得风投机构1000万美元的A轮投资。OK很快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这也是徐明星创业最开心的时候。
火币。com以永久免交易费吸引了大量用户。上线半年后,获得红杉资本A轮数千万美元投资。2015以来,火币在市场份额上占据绝对优势。
到2017,比特币再次迎来大牛市,价格飙升至近2万美元。另一个巨头毕安进入大众视线,打破了火币和OK的对抗。更何况币安创始人赵昌鹏和“币圈一姐”何毅都是OKCoin前高管。所以这些都为后面的家庭的奋斗埋下了伏笔。
三家交易所中,彼岸最年轻,2065438+2007年7月上线。“94”事件后,国内监管收紧,火币和OK忙着自保,币安重在分化。他们从一开始就走国际化路线,服务器在海外注册建立,迅速占领海外市场。币安的杀手锏是只做货币交易,不涉及针对法币的加密货币交易,巧妙绕过监管。凭借这张王牌,币安迅速崛起,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一度超越火币和OKEx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数字货币证券交易所。
币安也是三大交易平台中发展最快的:从成立到晋升到全球第一(按24小时交易量计算)只用了5个月。至此,数字货币换股“三强鼎立”之势形成,币圈“三国杀”也正式打响,延续至今。而在国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迁安,如今又“回归”国内市场,难免被同行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谁是行业的敌人呢?
2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币圈撕裂的背后,牵扯的都是切身利益,有着深刻的原因和历史的必然性。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在任何领域都是残酷的真理。
大牛市下,大家都致力于赚钱。虽然竞争不可避免,但是市场在增长,属于做大蛋糕的阶段。无非就是抢多和抢少的区别。如今,只有通过矿业繁荣,我们才接触到大牛市的边缘。市场已经到了存量竞争的阶段,抢饼之下出现无序竞争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以预见,在下一次热潮或大行情到来之前,交易所互相揭短、举报、制造负面结果将成为“新常态”。
事实上,这些“内斗”行为不仅浪费了行业资源,也给了业外人士一个笑柄。没错,攻击竞技平台是竞技平台的事,头疼是竞争对手的事。我只会在一旁观看。如果整个行业都被攻击,币圈生态链上的每一个平台都可以用张艺谋的一部电影的名字来概括——一个都不能少。
人与人之间,怎么会有彩蛋?!
行业最好的“出路”就是三大交易的知识,所以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虽然无法实现币圈现状,但似乎是唯一最好的出路。众所周知,币圈的“内斗”和“乱象”是整个行业的大敌!一直处于灰色敏感区的币圈,容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之前,中东产油国乱作一团,相互争斗。最后,他们意识到,只有团结合作,才能保护自己的资源,维护自己的利益。石油输出国组织诞生了。与石油相比,数字货币当然很年轻,但其发展趋势有一些相似之处。所以币圈可以借鉴这一成功经验,即合作框架下的竞争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各大交易所要从更高的高度看待行业的未来,促使行业回归正途。毕竟现在币圈的主要话题不是生存,而是发展。
作为连接科技和金融的纽带,交易所的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说,交易所促成了行业今天的成就。那么,交易所的重要性是否意味着币安、火币、OKEx稳如泰山?不一定是这样的。抛开其他方面,监管永远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举个丢人的例子,全球最大的合规期货交易所CME所报的比特币期货现货结算价,采用了全球6家交易所的现货价格。币安、火币、OKEx占全球现货交易份额70%以上,但无一入选。
这一方面说明了三大交易所在监管眼中的尴尬处境。
P2P银鉴在前面。虽然疫情和国际形势暂时让政府分心,但相信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很快会提上日程。乱世用重典。币圈行业野蛮生长,乱象频出。有些平台触及法律底线,需要国家层面强有力的监管来介入。政府及相关机构应继续推进区块链安全标准化工作,完善监督机制和审查机制,规范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重点可以放在业务规则的制定和完善上,而不是平台准入审批程序上,要努力加强事中和事后的行为监管,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从区块链企业自身来看,平台需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确保区块链技术和应用自主可控。双重监管确保区块链场的健康发展。
币圈的“三国杀”如果不思进取,还陷入交易所本身的纷争中,不及时进行行业的生态布局,开始自己的“进化”,注定会被历史淘汰。只有站在行业整体繁荣的高度,从币圈到链圈再到生态圈,才能称得上行业的引领者和领导者。否则只是“割韭菜”的“机器”,必然没落。
三
不可否认的是,整个区块链产业恰逢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其中,政府对区块链高度调整的态度和行动以及政策支持可见一斑。早在今年4月,区块链就被国家发改委明确定义为新增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继2019年10月24日区块链受到国家高层重视之后,又一个关于区块链的好消息。5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2020年第1次会议强调,“要加强监管科技应用实践,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加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增强金融风险的技术防御能力,增强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渗透性”。7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原则同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等5个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区块链的函》,原则同意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深圳等区域性股权市场参与区块链建设试点。
与此同时,地方扶持政策也纷纷出台,纷纷抢占区块链科技高地。这些都意味着区块链潮再次来袭,开始进入申请阶段,有望首先在政府和金融领域大规模落地。此外,区块链技术在溯源、供应链、医疗、司法、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备受期待。
这无疑对一直在币圈赚钱的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走一条进化的道路。我们不能再拘泥于币圈本身,而应该致力于区块链的生态布局。这也是币圈“杀三国”也开始“变脸”的原因之一。
笔者一直将火币称为币圈“忍者神龟”,一直在“默默耕耘”,意欲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建立全球生态圈,以优秀的区块链行业研究伙伴赋能行业和协会。前段时间,在三周年之际,一直走在前列的币安也公开公布了自己的“阶段性成果”:从数字货币交易、开矿池、项目投资到公益慈善、底层技术搭建、币安智能链上线、区块链行业研究,币安生态版图的轮廓正一步步清晰饱满。就在7月,彼岸宣布了自己的“星火计划”,联动全球顶级专家资源,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合作伙伴提供基础设施新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的咨询辅导,技术预见、行业分析的分享辅导。
长期以来,更多的人将汇币圈简单理解为一个加密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而忽略了其在区块链应用中的建设。但是,币圈行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脱胎换骨”。各平台不仅要自律,还要呼吁和配合国家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管,让* * *为行业生态创造价值,让整个区块链行业在合规安全的道路上快速发展。
行业发展越好,越应该呼吁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考虑行业的整体进化能力和生态机制。否则“天要亡必狂”,P2P就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