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知识产权
第一节发展状况
(1)经济稳步增长。2000-2007年,经济区GDP年均增长13%,2007年达到3765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8.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2007年达到18.9亿元,占西北地区的16.3%。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发展实力显著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000美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0年至2007年,* *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11亿元,年均增长23.4%,先后建设了一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区域综合交通设施日趋完善,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3)工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工业增长强劲,产业结构调整加快。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71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3.8%。商业、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不断增长,比重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逐年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翻了一番。
第二节发展优势
战略位置很重要。该经济区位于中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多条铁路、公路、航线、管道在此交汇,是国家交通和信息通道的重要枢纽,是西部地区连接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科教实力雄厚。有80多所高等院校,100多个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100多万科技人才。2007年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工业基础好。拥有21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5个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3个大学科技园。是国防军工基地、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重要的装备制造聚集地。
文化积淀深厚。该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源头和Xi皇帝的故乡,也是13个朝代的古都所在地,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
城市带初步形成。Xi安特大城市对周边地区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截至2007年底,经济区城市化率达到43%以上,西陇海沿线城市带初步形成。
第三节发展机遇
深化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经济区软硬环境大幅改善,产业投资集聚效应逐步凸显,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这必将为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机会。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扩大内需成为保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经济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有利于吸引海内外投资和其他要素在此聚集重组。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机遇。东部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需求极为迫切,产业转移的动力与日俱增。该经济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机遇。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将为经济区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机遇。该经济区科教和人力资源丰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重要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具备成为创新发展区域的有利条件。
第四节面临的挑战
目前,经济区的整体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体制机制创新活力不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社会事业发展仍然薄弱,基本公共服务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亟待提高。水资源总量不足,综合利用水平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与周边地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对外开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第二章总体要求
推动经济区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找准发展重点,明确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率先实施西部大开发。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率先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区;努力推进自主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率先建设创新型区域;着力统筹城乡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率先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力争用10年多一点的时间,把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实现经济繁荣、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努力改善民生,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推进。注重城乡、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和国内外合作,寻求合作机会,拓宽合作领域,在合作中求发展。
第三节战略方向
——中国内陆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产学研结合,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探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路径。
——中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重点,建设一批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
——国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依托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搭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彰显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示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节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到2020年,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三分之一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实力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基本建成以Xi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覆盖经济区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建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实现Xi安、咸安、阳安经济一体化,形成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集聚发展城市群,城乡规划取得突破,城镇化率达到60%。
——公共服务迈上新台阶。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中教育基本普及,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森林覆盖率47%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60%以上;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明显减少。渭河干流达到ⅲ类水质,中心城市空气中SO2、NO2含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基本实现了无害化处理。
第三章空间布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区划,优化经济区人口、生产力、产业结构和城乡布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一节空间结构
城市地区。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聚集、人口集中的原则,夯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和高水平的产业园区。适当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有序承接人口转移。以特大城市为依托,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城市群。
农村地区。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加大对关中平原、渭北旱塬、天水川岛、商丹盆地耕地的保护力度。根据当地农业资源条件,对种植业、养殖业进行改良、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加强闲置土地整合,鼓励低效用地扩容和深度开发。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节地型村镇改造,合理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促进各类农村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生态区域。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开发,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强秦岭北麓、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防治区和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地区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重要湿地实行强制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干扰,禁止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第二节空间战略
构建“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
“一核”:Xi安(咸阳)大都市,是经济区的核心,对西部和北部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
“一轴”:以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等核心城市为节点,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
“三辐射”:即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依托向外辐射的交通干线,加强与辐射区域的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区南北两翼的发展。以包茂高速、西宝铁路为轴,向北辐射带动陕北延安、榆林等地区发展;以尹福高速、保平高速、天平高速、Xi安银铁路为轴,向西北辐射带动陇东平凉、庆阳发展;依托沪陕、西康、西汉高速公路和宝成、西康、宁西铁路,向南辐射,带动陕南汉中、安康、陇南发展。
第三节城镇体系
构建由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三级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组成的城镇体系。
——核心城市:加快安、西安、杨一体化,努力把安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2020年,都市圈人口增长到10万以上,主城区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把Xi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次核心城市: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等中心城市。以这些次核心城市为节点,加快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打造大规模城市群。支持宝鸡等条件好的城市率先发展,把宝鸡建设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和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第三栏:次核心城市的功能和规模
宝鸡市。主要发展机床制造、重型汽车制造、有色金属加工制造、贸易和旅游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654.38+0.20万,面积控制在654.38+0.30平方公里。将成为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国家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生态园林城市。
铜川市。主要发展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55万,面积控制在60平方公里。
渭南市。主要发展机械电子、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业,适度发展煤化工。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75万,面积控制在80平方公里。
商洛市。主要发展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2020年,基本实现商(州)、丹(凤凰)一体化,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50万,面积控制在68平方公里。
杨凌区。主要发展现代农业示范、现代农业科教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农资等产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30万,面积控制在35平方公里,建成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天水市。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器、医药食品、现代农业和商务旅游等产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80万,面积控制在80平方公里。
-三线城市:包括韩城、宾县、浦城、华阴、礼泉、蔡家坡、洛南、柞水、凤翔、龙州、长武、甘谷、秦安、巫山。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推进企业和配套生产集中布局,提高经济发展集约化水平,吸纳周边农村大量富余人口,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中小城市。
——重点镇:重点镇靠近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基础较好。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采矿业和旅游业,实施“关中百镇”建设工程和经济综合发展示范镇建设工程,合理布局重点镇空间布局、耕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布局和生态环境。
——普通镇:其他镇,重点提高对“三农”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能力,促进城镇发展。
第四章:建设创新区域
第一节制度创新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强化创新功能,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创新体系。支持Xi在统筹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开展综合改革试验。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等。,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研发集聚地、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加强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统筹军民结合、军民结合、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第二节技术创新
统筹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协调发展,统筹支持基础研究、高技术创新、知识技术转移和大规模产业化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现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大力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公共服务、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重点推进航空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的R&D、创新和成果转化。掌握一批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第三节环境创新
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流动和技术转化。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专业服务。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重点支持自主创新,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加快创业投资发展。加大对竞争前技术和技术研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的财政引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
第四节人才发展
优化人力资源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鼓励创新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自由流动。,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为经济特区建设服务。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激励机制。组织实施一批人才发展重点工程,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加快建设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和完善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人才国际培养模式。
第五章工业发展
第一节航空航天
依托Xi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大型运输机、涡桨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等主要产业,航空发动机及配套产业、机载系统等子产业,航空关键零部件、专用设备、维修业务等配套产业。加快新舟系列飞机产业化、大飞机零部件生产和服务外包。以Xi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为载体,重点培育和发展航天运载动力产业集群、卫星及卫星应用产业集群。
专栏4: Xi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阎良航空制造园区。重点发展大型运输机、涡桨支线飞机和大型客机零部件制造。
浦城通用航空产业园。依托浦城通用机场和低空空域资源,重点发展通用航空飞行员培训、航空俱乐部等通用航空产业项目。
咸阳空港工业园。重点发展民用飞机维修、定检、大修、客户变更、公务机托管、零部件保障、航空物流等项目。
宝鸡航空安全设备产业园。重点发展光纤通信系统、组合导航系统、飞行安全监控系统等。19
第二节设备制造
以Xi、咸阳、宝鸡、天水为集中布局区域,加强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重大装备制造水平。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汽车、UHV输变电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工程机械及专用设备、太阳能电池等产业。加快企业优化重组和战略调整,建设一批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第三节资源处理
以宝鸡、渭南、铜川、商洛、天水为重点,加快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宝鸡重点发展铅锌钛产业,建设钛材生产和配送基地。渭南将重点发展煤炭、化肥、钼深加工等产业,建设钼产业生产研究基地。铜川重点发展铝加工、建材、陶瓷等产业,建设现代建材基地。商洛重点发展钼、钒等矿冶加工和多晶硅等新材料产业。天水注重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建材工业。依托辐射区内延安、榆林、平凉、庆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推动能源化工向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第四节文化产业
发挥本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积极发掘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秦风唐韵、佛道等历史文化。大力弘扬现代文化,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娱乐创意产业。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壮大一批名牌文化企业,培育陕西作家群、唐系列、长安画派等现代文化品牌。
第五节旅游业
以Xi安为中心,加快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历史人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强精品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提高旅游资源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旅游管理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把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第二节农业产业化
优化农副产品加工布局,推进农副产品加工聚集区建设。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粮油、果蔬、畜禽、乳制品等深加工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有竞争力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
第三节农业服务
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组织、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疫病防控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办好村镇银行,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加快发展“三农”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继续实施“千村千乡”、“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工程。
第四节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管理,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形成城乡相互促进的机制。加强村庄规划,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引导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支持农民工创业,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宝鸡-蔡家坡、铜川-富平、渭南-华阴、杨凌-武功-扶风、宾县-长武-旬邑、韩城-蒲城、天水-秦安、礼泉-乾县、商州-冯丹等重点城乡示范区建设。
第七章基础设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通达城乡、畅通便捷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加强经济区内经济联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交通
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扩大规模,完善网络,优化结构,构建现代综合运输网络。加快建设铁路客运专线、煤炭运输走廊、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和Xi安铁路枢纽,构建以Xi安为中心的发达铁路网。加快陕甘高速公路网和通达县连接中心镇和资源富集区、村的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和通达性。力争到2010实现区域内部通道和外部交通干线联网;到2020年,区域内所有县(市、区)通高等级公路,通往乡镇(村)的道路全部铺上水泥或沥青,形成以Xi安为中心的“两环三横四纵六辐射”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强化Xi咸阳国际机场的枢纽功能,有序建设支线机场。构建覆盖中心城市和重点用户的油气管网系统。
10栏:重点交通建设项目
一、公路建设
新建国道连霍线宝鸡-牛贝、沪陕线Xi-蓝田-商州、尹福高速联络线、石岩-天水等线路;新建平凉-宝鸡-汉中、咸阳-旬邑、渭南-蒲城-白水-黄龙、府谷-华阴-商州、Xi安大环线、西咸北环线、合阳-铜川-宾县-凤翔、大理-铜川-淳化-永寿-岐山、乾县-扶风-凤翔、商县。改扩建国道连霍线潼关-Xi安-宝鸡,包茂线Xi安-铜川-黄陵等线路。
二、铁路建设
建设郑州至Xi安至兰州客运专线、Xi安至汉中至成都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大同至Xi安铁路、Xi安至平凉铁路、平凉至天水铁路、黄陵至韩城铁路等一批铁路支线和专用线;Xi安合复线铁路、安包铁路扩能改造、西康铁路二线、陇海、宝中铁路扩能改造、安、宝坻、天水铁路枢纽工程。关中城市群城际客运系统。
三。航空和机场建设
扩建Xi咸阳国际机场,建设宝鸡机场,迁建天水机场。
第四,管道建设
加快陕北-陇东-关中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积极推进新疆-Xi-安广输气管道和兰州-天水-宝鸡输气管道工程建设。
第二节能源
优化火电发展,加快淘汰小火电机组,优先建设“大压小”电站项目。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重点解决地级市集中供热问题。科学布局煤电基地,采用高效清洁技术改造现役火电机组。我们将建设Xi安灞桥热电厂、渭河电厂、秦岭电厂、韩城第二电厂和蒲城电厂。
26
句号。有序开发旬(市)姚(州)、滨(县)昌(武)、林(巡)龙(县)的煤炭资源。常斌、平凉、青阳煤电一体化等大型燃煤坑口电厂等项目将扎实推进。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我们将在赣县、渭南、宝鸡和Xi南部建设750千伏变电站,并在经济区建设750千伏电网。建设陕北、陕南、天水至关中、天水至陇南750千伏输电通道。优化330千伏及以下电网结构,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
第三节水利
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城市供水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洪保安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加强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抓紧大中型水库和水源工程的前期工作。建立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和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强化农业和城乡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瓶颈,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11栏:重点水利工程
一是渭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和泾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2.“红河引石”、“汉水引渭”、“洮水引渭”等跨区域调水工程。
三、泾河东庄水库、黑河汀口水库、蓝田李家河水库等水源工程。
四、宝鸡峡、泾惠渠、董磊黄河等大中型灌区继续建设配套设施和节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
五、渭河防洪、渭河下游整治、农村饮水安全、城市供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门峡库区防洪保安工程。27
第4节信息
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和业务应用。加快关中-天水干线光缆环形结构网络建设。积极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大力发展用户宽带接入网。推进数字区域建设,构建有线、地面、卫星三位一体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全面推进数字电视业务发展。
第五节市政管理
加快城市道路、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气、通信、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便捷的城市路网和公共交通系统,完备的给排水系统,清洁安全的城市能源供应系统,完善可靠的城市防灾减灾、预警和应急处理系统,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市间公路交通与城市路网的全面对接,加快建设Xi安(咸阳)地铁,加快建设核心与次核心城市、三线城市与重点城镇之间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