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数字素养的五个维度是什么?
教师数字素养的五个维度分别是数字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
1,数字意识:意识到数字技术正在推动教育的创新发展;人们认识到,数字技术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将产生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以及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
2.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了解和需要掌握的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包括数字技术知识和数字技术技能。
3.数字化应用:我们可以使用数字化评价工具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利用智能阅卷系统、题库系统、评价系统来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
4.数字社会责任:遵循正当必要、知情同意、目的明确、安全的原则,尊重知识产权,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遵守网络传播秩序,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做好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的管理和保护。
5.专业发展:根据个人发展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资源开展学习。比如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学习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知识、技术知识和教育教学管理知识。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分析个人教学实践,支持教学反思和改进。
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发展
一方面,结合我国国情,基于教师身份,充分考虑教师职业要求的特殊性,从公民身份、教学场景、教师发展等角度界定数字素养的内涵和设计指标,更加准确和丰富。另一方面,这种框架也与类似的国际知名标准* *相同,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师ICT能力框架和欧盟发布的欧洲教育工作者数字能力框架。
数字意识是教师在数字时代有效开展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是教师实现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要求。数字化应用是教师实现数字化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数字社会责任是教师开展公平、包容、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的数字教育的根本保障,专业发展是有效支持教师开展数字创新应用与实践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