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社会上上好复习课
第一阶段:根据“标准”和“基础”,打牢基础。时间安排:2月中旬至4月中旬,全县第一轮质检结束。新课标是备考的基础和方向,新课标的学习、理解和复习要紧密结合,因为新课标的运用不仅要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注意,在复习中也要注意,尤其是在中考前的总复习中。回顾历年中考试题,大部分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从教材中引申出来,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解题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因此,现阶段根据新课标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我现阶段的方法是:
(1)以教材为主,按照七年级,八年级,最后九年级的顺序复习。碱性是中考命题的一个原则。今年中考试题难度依然是“8: 1: 1”,基础分占80%。所以复习策略主要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思维课程的学科地位逐渐淡化,教师复习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复习容量大,进行“地毯式复习”不现实。我一直不赞成“地毯式复习”,而是在课前大胆地根据新课标选择教材,有针对性地写单元复习大纲。每个单元大纲包括考点解读、命题角度、例题选择三个部分,并加以细化和提炼。因为中考是开卷考试,如果不熟悉课本不难发现是什么,但是要发现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容易了。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就要了解每个单元、每节课的题目、框题、题目的提法,以及每个框题的主要观点和问题,形成知识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吃透教材,为应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联系的角度理解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思想品德课中的知识是有关联的,所以单元复习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相关的复习,从而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首先,帮助学生理顺教材和知识的内在关系。比如复习八年级合作竞赛的时候,可以联系七年级,创建一个好的班级群;九年级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爱护集体的责任,以及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八年级复习诚信这个考点,可以联系九年级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谐社会,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次,将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有机联系起来。中考试题紧扣社会热点,时代感强,这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因此,要拓宽教学渠道,注意小班与大社会、大环境的结合,教师要注意收集整理更多的时政热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点去观察和分析时政的这些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比如八年级复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知识点时,可以联系免除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费、住宿费、伙食费;从2008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今年,漳州再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还有今年“两会”精神;九年级复习社会责任知识时,可以联系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三鹿奶粉事件、感动中国、感动漳州人物、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第三,联系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中考命题形式越来越人性化、生活化,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青少年行为,加强引导。每年的中考试题大多与学生生活相关,新教材的主体性、开放性和贴近现实生活的特点在试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成人的东西在逐渐淡化,所以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要注意联系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精讲细评阶段。时间安排:从4月中旬县里第一轮质检到5月份市里质检。
一、打破教材顺序,聚焦时政热点,就一个专题复习相关知识。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具有开放性,贴近国家重大政治热点、社会焦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因此,要善于捕捉国内外重大政治热点,关注社会焦点,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和补充。因此,要精心选取典型事例,精心编辑热点话题,认真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热点问题,关注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和难题,努力举一反三,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即使考试中没有刻意的复习题,也能应对自如。
1.第二阶段回顾选出十大热点话题:话题一:两会话题与积极应对金融风暴。议题二:同心协力抗震救灾。话题三:聚焦北京奥运。话题四:注意食品安全。议题五:两岸关系与澳门回归十周年。议题六:改革开放30周年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议题七:“神舟七号”发射与科技创新。议题八: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话题九: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话题十:爱家乡,爱漳州。(注:这十个话题我在另一个材料里有详细的解读,这里就不细说了。)每个题目可以设计成热点点击、与教材结合点、命题方向、例题选择四个板块。专题复习时,要注意热点与教材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寻找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最佳结合点,选取典型案例,紧扣教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时政热点。并且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比如题目4:聚焦北京奥运会,可以从1联系。心理学角度:了解情绪的两面性,学会解决不良情绪(李杜的成功与失败);人生必然有挫折,坦然面对挫折(刘翔赛前受伤);磨砺意志,学会坚强(残疾人运动员克服困难,夺得金牌);奥运选手有哪些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2.法律视角:知识产权保护(奥运产品的知识产权);履行维护国家尊严、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残疾火炬手金景阳保护火炬);忠实履行义务等。
3.道德观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奥运精神: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攀登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奥运志愿者精神)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奥运健儿夺得金牌,奥运火炬登上珠峰之巅);学会宽容(对刘翔退役的宽容);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维护奥运圣火尊严的残疾火炬手金晶;吉吉,把圣火送到地球最高点的藏族火炬手;他被选为2008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责任、道德)。
4.国情:了解奥运会开幕式(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展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持对外开放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北京奥运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同时也要关注一些动态的政治热点,比如上次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等。虽然发生时间不在时事考察范围内,但却是中考重点。今年要特别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
第二,精细化、精细化评价。将市总教室编写的考试须知中的七套模拟试卷与小龙《人学报》中的典型题目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适应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重点讲解考试方法、解题思路、答题步骤和规范表达。
第三阶段:回归教材,模拟练习阶段。时间安排:从市质检到中考。由于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误解,他们对考试中的相关材料有很高的期望,他们通常在课堂上淡化教材的基本知识。此外,一些老师对开放式问题存在误解,认为可以抛弃课本,随心所欲地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导致学生脱离课本,回答口语化、白话文化,不能用政治术语回答问题,表达不规范,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不仅会削弱政治学的特点,还会冲击政治教师的主导作用。中考很多题都是来自课本,这就提醒我们在这个复习阶段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课本资源。当然,不可能像第一阶段复习那样回到这个阶段的教材,而是要结合思想品德联考的说明。联考说明是联考命题的基础。根据中考说明中对考点的要求,分为三个板块:成长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这四个模块是:心理健康;道德教育;法律常识;国情教育。“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让他们了解各个考点的要求,包括接触热点、题目设置角度、题目预测等。,并指导学生做好目录,让学生知道哪个考点在教材的哪个位置,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加强话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虽然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我们主张选择相当数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应试。最后阶段需要请老师精心制作1一两张中考模拟试卷。选题要努力体现新课标要求,符合考试说明,贴近中考方向,体现开放性和探究性,具有政治性、生活性和地方性。为了整合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化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特别是今年的中考阅卷仍然是网上阅卷的形式,答题卡的篇幅有限。所以在这个阶段,一是让学生在模拟练习中尽快适应和发现问题,二是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学会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把握中心,学会用课本知识阅读材料,掌握各种题目的出题规律。第三,通过训练,帮助学生以尽量减少日常语言的方式回答问题,学会用政治术语组织回答。第四,要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回答的逻辑性和组织性,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晰,不言不语,不着边际。第五,要通过开放性的测试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的习惯,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第六,通过训练,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整洁卷子、规范符号书写等良好习惯。这对提高中考成绩非常重要。
最后,要建立学习目录,整理成书,做好考试。根据目前政治科目开卷考试的特点和中考评价中的具体实际,学生不能在思考课上花太多时间。所以作为毕业班老师,要当好保姆,加强备课,及时总结,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最少的时间里达到最大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要做好学生考试心理和能力的引导,为中考取得好成绩做好必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