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1.如何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推动中国以世界罕见的速度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越来越重视“好”。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指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无足轻重;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的经济目标,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要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环保节能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律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我们将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培养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使全社会的创新智慧竞相生成,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对经济建设进行总体部署时,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两个字的转变,还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在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深化、道路上的拓展和国际环境意识的提高。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转变,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优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发展理念上正确处理好又快又好的关系,既要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发展道路上,要从根本上改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撑经济增长的局面,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和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培养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节能和生态环境保护,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而且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现代市场体系。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产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促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打破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在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七)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是打造中国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因此,迫切需要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要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引导跨国并购优化产业结构,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进入的产业限制。完善M&A环境,建立跨国M&A法律体系;继续优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外国R&D机构与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更好发挥技术共享、合作研究和人才交流的溢出效应;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外包企业,承接本集团和其他企业的外包业务,提高我国国际服务外包水平;有效利用境外资本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参股境内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逐步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规模。

综上所述,要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